对于国内油厂而言,原料在外加工微利的环境中,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可谓至关重要。灵活运用内外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降低价格风险,保证生产经营已成为大型油脂企业的通常做法。

  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是制约我国油厂加工利润的根本原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产能已经超过1.25亿吨,平均开工率不足50%,油厂生产加工多数时间处在微利状态。此外,我国油用大豆对外依存度极高,2012/13年度进口大豆数量预计超过6000万吨,国内市场的阴晴主要由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决定。对于国内油厂而言,原料在外加工微利的环境中,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可谓至关重要。灵活运用内外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降低价格风险,保证生产经营已成为大型油脂企业的通常做法。

  所谓套期保值,即在衍生品市场配置与现货市场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头寸,以期未来某一时间通过期货和现货的同时平仓规避价格的不利变动,其本质是以基差风险代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下面结合近期国内国外豆类市场变化,简单介绍一下大豆压榨企业在进口贸易以及加工、销售环节套期保值的具体操作。

  升贴水定价方式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国际大豆贸易过程中,定价方式已由一口价改为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为基础的升贴水方式。升贴水主要包括运费、运输期内的仓储、装运等费用,同时也受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定价方式的改变,主要是由国际贸易商主导并推动的,他们通过这种特殊的升贴水报价方式,可以提前锁定利润,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

  国际贸易商通常也按照期货加升贴水的方式与农场主签订收购协议,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数量的对应月份合约,在计算相关成本和利润之后,确定向中国买家的升贴水报价。如果国内油厂接受国际贸易商的升贴水报价,可与其签订出口合同,合同同时规定油厂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购买相应数量的对应月份期货多单并转单给贸易商,贸易商借此平掉其手中的期货空单。可见,只要升贴水报价确定,贸易商的利润便随之明确,从与农场主签订收购协议直至最终将大豆销售给下游买家,整个过程中的现货价格风险完全通过期货市场规避。

  对于国内买家而言,最终的采购价格是由点价过程决定。可以选择不延期点价,那么转单价格即为最终采购价格。也可以选择延期点价,同时买入规定数量的相应月份期货多单和空单,将多单转单给国际贸易商,之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平掉手中的空头头寸,从而确定最终的采购价格。采用何种点价方式以及对点价的时间把握,都需要依据买家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

  油厂保守做法防范油价大幅上涨

  干旱导致南北美洲连续两个作物周期大幅减产,催生了今年1~9月的豆类牛市。在年初南美减产逾2000万吨之后,今年6~7月份美国产区同样遭遇了持续性高温高燥天气,对大豆、玉米新作夏季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害。美国农业部在9月曾将单产预估最低调至35.3蒲式耳/英亩。但是灌浆期后段美国产区降雨有效恢复,让大豆抓住最后充实籽粒的机会,通过10月和11月两期供需报告,美国农业部戏剧性地将单产上调到了39.3蒲式耳/英亩,最终减产幅度仅为1.23亿蒲。同时,今年美国夏季作物播种较往年提前10天左右,收获期相应提前,随着收割工作的快速开展,外盘大豆高台跳水,CBOT大豆指数从9月4日的1738.7点最低下探至1348.3点。

  在此背景下,国内某油厂为确保后期生产,在8月订购12月船期美国大豆5.5万吨。与贸易商最终敲定的主要价格条款包括,成本加运费(CNF)升贴水报价为236美分/蒲式耳,对应CBOT1月合约,转单时间不得晚于11月15日。8月初美国中西部地区迎来降雨,此时大豆作物正值灌浆期后段,降雨的出现或提振美豆产量。而且今年美豆的收割期预计较以往提前,即使干旱导致产量有所损失,新豆收割上市之后仍将极大补充市场短期供应,大豆很可能迎来季节性回调。此外,近年来南美大豆产量连上台阶,南北半球形成一年两季的供应模式,今年巴西大豆最早可于9月15日进入播种期,当时各家机构对于南美新作播种面积的预期均十分乐观,主要生产国面积增加都在一成以上,产量预期更是刷新历史纪录。南美很可能从去年干旱减产的阴霾中走出,创纪录的产量凸显远期供给的充裕。因此,油厂并不急于点价,保守做法是买入虚值看涨期权,以防范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带来的风险。

  延期点价策略弥补价格不利变动

  9月初外盘大豆迎来牛熊转换,下跌趋势一直延续到11月中旬。油厂加工的下游产品豆粕和豆油与外盘联动性较强,油厂同时需要防范下游价格风险。今年夏季由于上游饲料价格攀升,生猪存栏量也处在上升通道,成本因素向下游传导不畅,国内养殖产业长期徘徊在盈亏平衡线附近,饲料厂普遍采用了低库存策略;另外,国内油脂消费增长乏力,油厂加工量自4月开始稳步提升,致使豆油库存不断累积,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随着外盘大豆掉头向下,国内豆油和豆粕市场跟随下挫。此时,油厂可在国内大连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5.5万吨进口美国大豆约产出:5.5×80%=4.4万吨豆粕和5.5×17.8%=0.979万吨豆油。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豆粕和豆油合约均为10吨/手,可在9月中旬下跌趋势得到确认后分别买入4400手豆粕空单和979手豆油空单,入场价位分别在4275元/吨和10000元/吨。

  油厂采用延期点价策略,CBOT大豆合约为5000蒲式耳/手,进口的5.5万吨大豆与404手合约数量相当。油厂可在临近最后转单日时同时买入404手CBOT1月合约空单和多单,并将多单转单给贸易商。保守做法还可以买入虚值看涨期权加以保护,一方面虚值期权权利金较低,不会明显抬升成本;另一方面,一旦价格快速拉升,期权价格必定跟随上涨,可以部分弥补价格的不利变动。

  美豆供应或短期偏紧

  11月下旬,豆类市场的利空消息有所消化,市场焦点转向紧张的美豆库存,帮助外盘大豆止跌回稳。虽然美豆上市以来出口销售始终未见起色,但是其国内压榨需求却十分乐观。一方面,季节性规律显示,10月至次年1月通常是美国的压榨旺季。这个时间段,美国豆粕的最大需求群体,育肥牛已经进入圈养期,而且各种养殖品种也都处在一年中的存栏高峰期,蛋白饲料需求量较大。节日需求同样会带动油脂消费,而且冬季气温下降,燃料需求将带动生物柴油生产,美国生物柴油生产中约一半的原料是豆油。目前,美国国内加工利润良好,而且下游产品需求旺盛,刺激油厂提高开工率;另一方面,与上个年度不同的是,2011/12年度南美大豆产量严重受损,但是今年春夏季在价格的刺激下,南美出口装船速度偏快,到秋季陈豆库存已经所剩无几,巴西和阿根廷油厂生产加工也因此受到影响,部分豆粕和豆油进口需求转移至美国。

  在经过两个作物周期减产后,南美新作上市前国际市场供应主要依靠美豆。目前巴西中北部地区播种基本完成,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播种工作略有延迟。截至11月30日巴西中部第一大产区马托格罗索省的大豆播种工作已经结束,虽较去年略有延迟,但与一般年份相比并没有太大出入,预计第一批南美新豆上市时间仍为明年1月中上旬。巴西南部第二大主产省帕拉纳省的播种工作也基本结束,目前巴西最南部第三大主产省南格里奥格兰德的播种延迟,目前已经完成58%,去年同期88%,一般年份69%。南美另一主要大豆生产国阿根廷的播种工作同样较去年落后。截至11月29日,阿根廷大豆播种完成45.2%,较去年同期落后11%;玉米播种完成52.4%,较去年同期落后12.4%。从目前的降雨以及播种情况来看,南美新豆的市场时间并不会推迟,但是出口的高峰时段或因为物流和港口装运问题以及巴西南部和阿根廷播种期延后等因素向后推迟,明显影响产量的因素尚未出现。在南美新作收割上市大量供应市场之前,美豆供应的偏紧状态或将延续。

  11月下旬,外盘大豆止跌回稳,而且1月合约流动性下降,油厂可在1400美分/蒲式耳附近分批平掉手中空单,完成点价。最终国内油厂进口的5.5万吨大豆的采购成本为1400美分/蒲式耳(CBOT期货价格)+236美分/蒲式耳(CNF升贴水)=1623美分/蒲式耳。在计算汇率、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港杂费之后,进口成本约为4500元/吨。下游豆粕和豆油的卖出套保价格分别为4275元/吨和10000元/吨,通过点价和下游产品的套保,计算油厂锁定的加工利润为4275×80%+10000×17.8%-4500-160(加工费)=540元/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