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极大缩短航程

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极大地缩短航程,降低运输成本,将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不受船型、通航能力的限制。因此,北极航线的通航必将使全球航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举例说明,一艘集装箱船投入到远东(上海)至西欧(汉堡)航线运营。该船长295米,宽32.2米,吃水13.5米,载重7600吨,可装载5000TEU(以满载为例)。船上工作人员(含船员)共23人,船员日薪合计12500元-20000元。船舶以24节航速行驶,主机日耗重油约40吨,辅机日耗轻油约2吨。目前国内重油价格约为每吨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73元(以1美元=6.345元为例);轻油价格约为每吨8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76元。每日额外的运营费用包括餐饮、折旧、保险费用、港口费用等,大约20000-30000元。

目前,该航线上的船舶一般走上海-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汉堡航线,全程约为12200英里。而北极航线开通后,可使航程缩短为8200英里,少航行4000英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航程的缩短将大大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

此外,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但全球能源的供给量却在不断减少。北极地区被视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能源宝库。因此,北极航线的开通为全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反过来,能源开发也将进一步加速北极航线的开通与利用。

北极航线的开通同样对我国航运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资源贸易的机会。

少:减少碳排放量

最新研究发现,全球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气体中,30%来自海上船舶。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将消耗4亿吨燃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75%。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交通运输部也开始着力研究实施营运船舶节能减排措施,从标准和制度上加速建设绿色航运。而北极航线的开发,在给航运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满足企业降低碳排放量的要求。

一方面,在不影响交货期限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航速。比如,一艘货船较原来晚5个小时到达码头,如果能及时配合卸货或转运航班,不仅不会影响经济效益,反而能节省货船的码头停泊费用,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减少排放的目标。早在2007年,马士基航运便对旗下110艘货船进行了研究,最先提出了目前业内广泛运用的减速方案。根据马士基的研究,发动机负荷减少10%,货船便可减少10%至30% 的燃油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一个载重量不超过6.9万吨的集装箱货船为例,航行速度减少一半,便可节省100万美元。

另一方面,应鼓励使用大型船舶。由于北极航线不受船舶吨位的限制,使得大型船舶有了用武之地。船舶的吨位越大,每千吨的耗油量越低,碳排放量也随之降低。据媒体报道,一艘300吨的货船千吨公里油耗为7.2公斤,而800吨的货船千吨公里油耗为5公斤。可见,吨位增加1.6倍,油耗节约30%。

同时,各大航运公司应通力合作,当经营同一航线的多家企业不能揽到足够货源时,船公司可以互借舱位,降低富余载重带来的成本,也能减少碳排放量。

变:改变全球海运格局

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北极航线的探险虽兴盛一时,终因不具备商业价值而沉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的转移,随之形成了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贸易中心。与此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布局也经历了伦敦、纽约、东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向太平洋地区进一步转移,在环太平洋一带崛起了多个世界经贸城市,如洛杉矶、香港、新加坡、神户、大阪、高雄、釜山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当今世界贸易活跃地区的典型代表是远东、西欧和北美,它们之间的贸易往来情况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国际航运的主要航线也是为了满足这三个区域的贸易需要。这些贸易活跃区域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带状区域,连接它们的航线也基本呈东西走向。而目前的航运地理格局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因为无论是远东的香港、西欧的汉堡还是北美的纽约,都由于大陆阻隔而存在运输迂回、绕航严重的现象,导致运输成本过高,贸易周期变长。与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甚至绕道非洲好望角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将大大缩短航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例如,一艘集装箱船从日本的横滨港驶往荷兰的鹿特丹港,经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经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需要航行22天,但经北极航线,仅需航行15天。此外,北极航线一旦开通,还能减轻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日益严重的拥堵状况,同时也能避开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

北冰洋是欧、亚、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特殊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加速融化,北极航线全面贯通以后,三大洲之间的航线距离将大大缩短,原有的航运地理格局将会被打破。另外,北冰洋区域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也吸引着整个世界。专家预计,北极航线一旦贯通,必将成为沟通亚洲、欧洲、北美洲的一条新的“海上交通大动脉”。

随着北极地区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热点地区,有关北极航道的国际纷争也日趋激烈。东北航道之争主要发生在俄罗斯与美国、欧盟之间,西北航道之争主要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俄罗斯坚持对北极东北航道的控制权,欧盟、美国以及日本,则提出在个别航段享有无害通过权和自由通行权。加拿大主张西北航道属于加拿大内海,美国则坚持西北航道属于国际通道。全球对于北极航线的纷争不会停止,然而不论北极航线最终如何划分,北极航线的开通都会给整个海运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此外,从改变经济格局角度看,北极航线的开通,必然引发北冰洋沿岸港口、仓储、道路、管道、冰区船舶、炼油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2005年,北极地区的GDP总值为232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如果北极航线开通,将为该地区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GDP增长速度将按几何倍数增长。最近几年,北极地区已显现出战略投资增加的迹象,比如专用破冰船、抗冰船的订单数量都有大幅增加。此外,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也必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同时也将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分工和布局产生影响,并通过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辐射。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北极航线已经逐渐打通,但在短期内还难以投入商业运营。这需要相关国际海事组织和当局机构、各国家和地区间展开多边合作和协商,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消除地方法规和国际公约间的冲突和不一致;明确船舶强度和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航行安全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建立完善的船员认证和培训体系,提高船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冰区操纵技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急措施,保护北冰洋脆弱敏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是我国最早关注北极航线问题的学者,获得并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北极航线问题的国家社科基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