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本是春暖花开时节,但对中国钢企而言,3月份的“逼宫”事件似乎表明“冬季”仍在持续。

3月以来,因前两个月各大钢企纷纷上调出厂价格,造成与现货市场价格大幅倒挂,杭州、成都、无锡、宁波等地亏损严重的钢铁贸易经销商纷纷对钢企发出公开信,要求增加追补,否则将拒售协议钢企资源。部分钢企迫于经营压力开始下调价格,例如沙钢自3月中旬以来,连续下调价格,并对经销商进行追补和奖励,累计下调幅度达到360元/吨。

钢铁贸易商此起彼伏的“逼宫”事件折射出当前钢铁行业的处境有多糟糕。截至3月31日,在沪深两市已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快报的29家钢企中,业绩出现亏损或预亏的企业达到11家,而在目前发布年报的2012年前十大亏损上市公司中,钢企占据5席,亏损金额高达173亿元。其实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钢铁业已经进入全面亏损状态。而去年,受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据中钢协的统计,中国80家钢企中有23家亏损,比2011年增加15家,亏损企业的亏损金额高达289.24亿元,同比增加7.39倍。如果那些“看上去很美”的钢企扣除投资收益和非钢产业利润,钢铁主业基本处于全亏状态。“史上少有的行业性亏损”是所有钢企的共识。

今年钢企的日子肯定仍不会好过,年初钢材价格上调只能算是昙花一现。首先,铁矿石价格近期已经出现下调迹象。3月末,国产铁精矿价格为937.00元/吨,环比下降50.44元/吨,降幅为5.11%;进口铁矿石(粉矿)到岸价格为140.35美元/吨,环比下降10.44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价格为1029.41元/吨,环比下降79.79元/吨,降幅为7.19%。去年底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去年9月以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大国竞相释放流动性,特别是美联储推出QE4后,大量热钱进入资本市场,当时正值矿价处于相对低位,成为热钱关注的焦点。另外,钢企年初的补库存举动刺激矿价上涨,而矿价的上涨又进一步诱发钢企补库存冲动。目前,各钢企补库存已近完毕,而央行对通胀的担忧使得货币政策转向中性且不排除收紧的可能,中国钢材市场需求恢复缓慢,对铁矿石的需求强度有所减弱,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动力已近消失。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调,将会影响目前钢材的价格支撑。

其次,中国钢企去年一整年的去库存举措未见成效,而今年一季度又开始增加产量。1—2月全国产钢1.2545亿吨,同比增长10.6%,高于去年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平均日产达到212万吨,相当年产7.7亿吨以上的水平,2月份平均日产220.8万吨。钢产量增长大于钢材市场需求,导致库存增加,目前钢企库存和社会库存都达到历史最高点。据统计,22个大城市5大品种的社会库存3月份已经达到1556万吨,环比增长23.8%,加上钢企库存也在增加,总库存已达2000多万吨,另外还有钢坯库存。

钢材产量增加过快和市场消化能力不足导致积压是目前钢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国钢铁行业通常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去年很多企业采用检修等手段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75%左右。但年初对经济形势普遍乐观的判断,让很多企业重开停下的生产线,还有一些新生产线开始投入使用。另外,由于钢企多数是国企,存在贡献税收、增加就业、维护和谐环境、贡献地方GDP等压力,即使亏损也不能全部停产,因为全部停产的代价,可能比亏损更加高昂。因此“高供给、高库存、低需求”的局面始终无法有效改善。

钢企的乐观在于对城镇化的期待。城市轨道交通、城镇化建设的铺开以及居民消费力的提升,将带动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钢铁行业存在一定的发展机会。但实际上,城镇化是长期的,钢产过剩的局面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而且“国五条”的实行对房地产打压明显,大宗商品价格将受到压制。

主流钢企4月份出厂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分歧,订单充足的宝钢继续强势,鞍钢已开始下调产品价格,可以预见,随后几月价格下调或对经销商平价暗补将成为主流,钢企至少还得过一年苦日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