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是现代航运体系的核心支点,也是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着力构建以三大航运中心为骨干、以沿江重要港口为支撑、其他港口为补充的现代化长江港口体系。”

近4年时间过去了,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大航运中心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沿江而行,深入重庆、武汉、上海等地的港口码头、航运企业、政府部门,采访三大航运中心核心掌舵人,展开一场三大航运中心之间的隔空对话。

首昂腰壮尾摆:

三大航运中心宏图渐现

谷雨之后,气温转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阳逻港塔吊桥机轰鸣,船只往来如梭;距离阳逻港核心作业区2公里的江滩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阳逻港近些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目前,阳逻港有11个集装箱泊位(包括一个重件码头),形成205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加上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鄂东五市被整合的其他港区,武汉新港已经形成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340万标箱的内河航运集群。

去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5.56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完成1.0018亿吨,稳居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行列。此外,汽车滚装量完成84.53万辆,仅次于上海、广州,成为全国第三、内河最大的汽车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很难想象,2011年初,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仅有65万标箱。彼时,“江海直达”航线刚刚复航;而今,武汉至吴淞、外高桥港、洋山江海直达班期全部加密至“天天班”,形成“武汉中转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中上游枢纽港。

武汉新港委主任张林介绍说,依托“江海直达”骨干航线发展“轴辐式”运输,武汉稳定开行“武汉-台湾”“武汉-东盟四国”“武汉-日韩”等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的3条近洋航线,“荆汉、宜汉、泸汉”等内支航线以及“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已成为中部地区集装箱运输、大宗货物中转、外贸货物出关的主通道。

溯江而上,西南中心城市重庆,长江横贯境内679公里,约占长江通航总里程1/4。依托黄金水道,重庆解决了对外交通不便的大问题。2017年底,重庆水路货运量完成1.85亿吨,同比增长11.1%。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市交通运输业货物周转量的六成;水路外贸进出口货物占全市国际物流总量的九成以上。

水路通则码头兴。重庆果园港、四川宜宾港,往昔的小码头正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大港。漫步在果园港,设备先进、港区合理,繁忙而有序。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岳顺表示,目前,重庆船舶总运力达到680万载重吨。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9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410万标箱。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副总经理黄继说,2017年,重庆市集装箱吞吐量成功突破120万标箱,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

龙腰壮、龙尾摆,离不开龙头的牵引带动。

瞄准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虽早已形成长江支干流、深水海港互为补充的港口集群,港口建设却从未停歇。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去年底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据了解,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23万标箱,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

近年来,大量航运企业和机构在上海集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航运产业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功能区域,虹口区已有各类航运企业4300多家,比“十一五”末多出千余家;浦东新区则集聚了6000多家航运企业和相关机构。

上海港的地位,也离不开武汉、重庆等长江中上游航运的支撑。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给雄踞长江口的上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货源。

“20年前,长江对上海港的贡献微乎其微;2016年从长江到上海港的箱量已经超过1000万标箱,占比达28%,成为第一大货源地。”上港集团董事长严俊说,上海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受益者,只有经济发展了,腹地发展了,港口才能发展;随着制造业转移,长江中上游地区如重庆、武汉的箱量大幅增长。

长江箱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优化升级。去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超过46.7%,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武汉、在重庆,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发展迅猛。去年一季度,武汉新港水水中转占比首次超过50%。而目前,武汉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辐射范围遍及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重庆果园港已经实现了铁路进港区。

“龙头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大航运中心基础大提升、硬件大发展,互为支撑、砥砺前行,正蓄势腾飞。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