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愈发意识到海上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海洋的探索不断加强。相应的,科考船作为调查和研究海洋的重要载体工具,近年来也得到了新发展。

广义上说,科考船既包括由政府或研究机构建造运营的用于水文测量、海洋科学研究、极地研究、渔业调查的科考船,也包括由油气公司建造运营的用于油气探测的地球物理地震调查船。根据美国联邦海洋学设施委员会(FOFC)的海洋科考船分级规则,按照船的大小、续航力、及调查能力一般可分为全球级(Global)、大洋级(Ocean)、区域级(Regional) 和近岸级(Coastal)。

从科考船队规模来看,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科考船船队规模远大于中国。据统计,目前美国的各类科考船船队规模约250艘,欧盟总计302艘,俄罗斯和日本也分别超过100艘。我国自2012年开始组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船队数量已从最初的19艘增至50艘。

显然,就我国目前科考船队的规模来看,要满足全球海洋调查常态化、业务化和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国际合作等需求,船舶数量及其功能还远远不够。因此,近年我国迎来了新建科考船热潮。截至去年8月,我国正在设计或建造的海洋科考船约为10艘,新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不同调查需求都对应着各自独特的调查手段,这就要求船舶这一平台应当具备适应各种调查能力的航行状态。科考船根据其调查能力,通常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定技术要求:动力定位能力、灵活的操作性能、低速航行性能、一定的电站冗余度、低噪声及低振动性能。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科考船项目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大亮点。未来5年,我国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作业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突破“龙宫1号”深海试验平台建造关键技术,在北极合作新建岸基观测站,在南极新建科考站,新建破冰船;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同时,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正在组织开展“海洋调查船分类与分级”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统一海洋调查船术语及定义、分类方法、分级方法,预计海洋调查船的需求将呈现序列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点状发展。船队数量与中国海洋权益从近海向远海延伸的任务须相匹配,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消除各船之间任务量不平衡问题。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已经迎来了“大科考时代”——装备更高端、更先进,对海洋的研究向深海和极地拓展,平台融合、数据融合正在促进海洋科学研究的产出。这意味着,新一代科考船将向着平台通用化、系统智能化、装备专业化发展,使海洋调查船队结构配置不断完善。为此,国外船厂、设计公司已经着手设计系列化的科考船,如达门船厂提出了多功能辅助船概念,旨在为海洋调查、潜水支援、鱼雷回收、ROV和无人驾驶飞机(UAV)布放回收、海上搜救及其他海岸警卫队的职能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在这方面,我国也应加强研究,在对船体基本性能和技术的研究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科考船平台、设备和系统体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