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节省物流成本

近一段时间,市场对于地方炼厂的猜测颇多,认为在成品油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炼油厂的开工率受到极大影响。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受到较大影响的地炼工厂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随着原油管道的建成投产,将会极大程度上地节约地炼成本。

“目前京博石化每年的综合原油加工能力为1500万吨,现在处于产能满负荷状态。”京博物流物流方案总监孙成林7月30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原油管道建成之后,直接减少的物流成本为30%左右,每吨节约近50元的运费,每年可以节省1.5个亿,这对于炼厂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依据今年初商务部发布的文件,京博石化2018年的原油进口允许量为298万吨,孙成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原油,都可以通过管道运输。“有一部分因为物理性质的原因,只能依靠汽车运输,但是这一部分量会非常小。”他说。

据悉,京博石化旗下的危化品运输车队超过400辆,目前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一,而在二期正式通油之后,这些车队可以陆续安排置换工作,节约了大笔开支。而据刘晋介绍,在一期工程建成后,已经有一些地炼厂家,开始大批量出售自己手中的原油运输车辆。

“不仅是成本的节约,运输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原油供应的稳定性,都可以通过管道得以大幅度提升。”孙成林表示。

对于那些管道没有直接通进厂内的地炼来说,也不需要再从遥远的港口运输原油。在一期、二期工程的末端,都有青岛港运营的原油仓库,从这些仓库拉原油回厂,同样可以节省一大笔物流开销。

依据商务部今年初的地炼原油进口配额初步计算,二期管道覆盖地区的全部原油使用配额约为3500万吨,以管道理论达到的最高运输能力判断,可以基本覆盖这些地区的进口原油需求。

打造原油集散中心

对于青岛港来说,原油管道的陆续投产,更进一步加快了打造原油贸易中心的过程。

刘晋表示,原油管道运输的落成,进一步提升了港口效率,并且拓展延伸了传统服务,为青岛港原油板块的业务带来一定增量,也为青岛港整个集团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港正在从装卸码头变身为提供航运、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物流商以及拥有原油期货交割库的贸易商。”他说。

在青岛港的转型过程中,结合山东省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加深与地炼的各项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抓手。而今年地炼的表现,也并未如外界传言所说的“一片哀鸿”。

依据国际货物追踪网站Kpler.com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9日,到达董家口港的原油船只与去年7月整月相比多出五艘,货运量也多出近10万桶原油,7月几乎每周都有船只到岸装卸。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主要地炼企业的开工率,也依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尽管成品油税收制度有所更改,但企业仍然可以得到一个较好利润空间。

刘晋预计,管线正式建成后,会为沿线地炼最多节约三分之二的运输成本。地方炼厂有望在下游利润空间缩减后,依靠降低运输成本等方式增加效益来保持利润。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