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辟北极航线的经验总结

1、完善流程建设和机制建设,打好北极航行制度基础

在北极航行的探索和实践中,中远海运特运会同各相关单位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编制、出版和发表了多篇论文,并编写了《极地航行船舶操纵手册》、《极地航行船舶培训手册》、《商船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应急预案》、《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船舶载运重大件货物绑扎系固指导手册》等,形成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同时,北极项目创建了“专家咨询支撑”、“风险评估+项目评审”和“组织执行+跟踪指导”三大管理机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及若干个保障小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内部技术实力,借助外部专家力量,明确各自职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执行到位。

2、尊重和理解规则,严格执行北极海域相关制度

与北极航行有关的俄罗斯机构主要包括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局(AMSR),以及原子能公司(ATOMFLOT)。其中,AMSR是俄罗斯海事主管部门,负责北方水域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原子能公司是为核动力破冰船和特种船队提供技术服务和安全保障的俄罗斯联邦单一制企业。

2013年1月17日,俄罗斯颁布实施了《北方海航路水域航行规则》(Rules of navigation in thewater area of the Northern Sea Route,简称《北方海航行规则》),规则中设立许可证制度,规则作为俄罗斯法理依据对北方海水域船舶航行实施管理。其中,许可证制度对申请人资格、申请实践、提交材料、许可证签发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船舶航行报告制度要求船舶驶近、驶离北方海水域或中间进出俄罗斯港口,均要向AMSR报告,并对报告时间和内容有详细规定。此外,《北方海航行规则》对ICE1、ARC4冰级船舶航行要求有详尽规定。

作为商船船东、管理人和船长,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认真研阅,严格执行许可制度和报告制度,避免由于对规则的不理解,导致影响船舶正常航行。

3、不断加强技术研究,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一是要充分掌握北极航道冰况及冰情,用好中国极地中心、俄罗斯北方航道局和加拿大等机构的冰情预报。二是结合使用各版本的海图和航行资料,做好航线设计。在破冰船助航情况下,要注意核准船位,确保安全。三是充分考虑极地条件限制,特别是在冰区引导航行的情况下,运用良好船艺,有效控制船舶间距,防止碰撞,做好车舵保护。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固化技术要领,加强对船员的培训,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对北极航行的掌控能力。

4、认真评估北极航道安全风险,充分做好防控预案

北极地区具有四重特殊性:一是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因素特殊;二是因缺乏可靠的航行安全保障,属非正常航行的特殊水域;三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区域;四是地理位置特殊,沿岸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界定尚没有完成,北极海洋权益划分的法律规范尚处于空白,水域主权问题特殊。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关注风险因素。

一是航行安全及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由于极地水域的特殊性,生态环境脆弱,且航行安全和应急救援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穿越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安全及污染海洋环境的风险总体偏高。对此,要切实做好航行安全工作,避免碰撞事故、碰撞冰山等可能导致船体破损进水、燃油泄漏和失去动力等事故发生。

二是主机动力及电力系统故障风险。在极地海区,主机动力系统一旦发生靠船员力量无法排除的故障,后续处理工作将困难重重。对此,要切实做好冰区航行期间的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要认真评估主机动力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合理装备船舶,确保船舶能抵御极区航次可能遇见的危险。

三是低冰级船舶冰区航行安全风险。ICE1低冰级船舶冰区航行实践表明,执行俄罗斯《北方海规则》破冰助航规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尤其在水域海冰密集度达到重度、中度冰的情况下。如2016年,“天禧”轮在8-9成冰破冰助航情况下,发生了冰困事件。对此,要努力准确掌握冰情,控制穿越冰区时间,必要时停车漂航等待,当风险在可接受范围时,提出破冰船护航申请。

四是船舶冰区编队航行的安全风险。由于海冰厚度较难观测,破冰船与“被护航船”的“抗冰”能力差异很大,尤其是航行中需要跟随破冰船的“尾迹”航行,对船舶操纵性能以及船长操船技能要求较高。对无破冰船自主航经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对此,要继续加强船长及驾驶员冰中船舶操作技能的培训,仍然是确保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安全的关键。

五是船长及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风险。根据俄罗斯《北方海规则》要求,船舶在北方海航路水域冰况密集度三成或以上条件下航行时,船长或大副必须位于驾驶台。总体而言,船舶基本能满足该要求。但如果船舶连续长时间遭遇严重冰情情况,或配备的大副缺乏冰中航行经验,结果将会导致船长在驾驶台指挥航行时间过长,容易引发疲劳驾驶问题。对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配备两名船长,或增配一名具有冰中航行经验和船舶操纵能力的大副,交替航行值班,以满足俄罗斯《北方海规则》要求。

六是冰情预报不准确的风险。多年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实践表明,由于海冰随风、流影响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海冰预报与实际冰况通常存在较大误差。对此,要密切关注冰况预报,时刻掌握北极大气环流、洋流变化以及影响航线附近的风、流、海况以及气温变化趋势等。

四、北极东北航道应用前景展望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就依法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阐明了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立场,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商业试航,稳步推进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和常态化运行。

经过多年的实践,北极东北航道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蕴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持续探索和开发。

1、参与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极地区蕴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可燃冰、地热等资源。中国不断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积极参与北极资源开发,这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从长期看,甚至将影响中国的能源结构。如在去年投产的YAMAL项目,就是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巨头在北极的合作典范,中远海运集团也在该项目的半潜船模块运输、投产后LNG运输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随着北极航线的开发和常态化运营,中远海运集团将进一步参与到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中。

2、在气候变暖中把握发展机遇

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环境问题,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但同时,气候变暖将导致北极航道通航时间逐步延长,预计未来若干年后,全年通航时间有望达到半年左右,这将进一步促进北极航线的发展。中远海运集团将始终引领北极航道开发,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引导客户对北极航线的需求,并配套建造更多的冰级船,包括全天候高冰级船,不断提升北极航线在总体航线布局中的地位。

3、密切关注北极航线开发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贸易经过北极来往,将有效降低对苏伊士运河乃至巴拿马运河的依赖,极大便利中国等远东国家与欧洲的贸易。加之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中欧贸易的扩大。随着北极航线的便捷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绿色性被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将可能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促进全球航运格局、能源格局的新变化,对中欧俄及世界贸易发展将发生深远影响。我们应敏感把握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利用我们在北极航线的先发优势,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并为国家贸易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这些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把握机遇,笔者对下一步开发北极航线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像中远海运集团这样的央企开发北极航线,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扶持,具体可以体现在冰级船建造补贴、航线运营奖励、极地航行人才激励等方面。

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极地航行技术研发,由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以及在座的各专业机构,专业院校和中远海运集团、中远海运特运共同参与,从冰级船设计、设备研发、冰区航行等多方面,结合已有的运营数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北极航线常态化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深入开发北极航线,是开拓中国发展新空间的重大构想,中远海运集团将继续以先行者的姿态,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和常态化运行,为国家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