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情况:造船用钢亟待高质量发展

2018年,钢材价格持续上涨,钢厂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一方面,钢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将利润率较高的螺纹钢等价格高、制作易的产品优先排产,将造船板等价格低、制作难的产品推后排产,造成造船板产能不足;另一方面,钢企超负荷接单,设备故障率大幅提升,生产任务难以按时完成。造船板需求的回升与螺纹钢价格的上涨导致船企造船板保供问题突出。2018年年初以来,造船板合同平均到货率仅为80%,有的企业甚至低于80%,远远低于平均到货率85%的水平。钢企未能按合同履约,给船企生产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除了造船板合同平均到货率较往年有所下降之外,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船企预订的尾板不能按批次、按时间配齐。船舶生产有着严格的进度要求,尾板是否能够正常到货将影响到整船的交付。我国建造的船舶中,90%以上都是出口船订单,大多数都是国外船东,对交付周期有着严格的规定,超过交付期,船企将不得不支付违约金,这对本来就处于低谷期的船企而言是更为严重的伤害。

与此同时,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实施也对造船用钢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的新标准、新规范。这些条约的实施将对造船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钢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高强度钢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并且对钢材表面质量的“光洁度”和公差提出了新的要求。钢企现有的一些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船检的要求,船企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额外的工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此外,随着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船企相继批量承接了一些高附加值船舶,对特殊规格/品种的用钢需求逐步增多,特别是薄板。鉴于目前钢材价格行情走好,而薄板生产制作工序复杂,很多有能力生产薄板的钢企限制接单,导致市场特殊品种板材资源紧张。境况相同的还有型钢和钢管直供企业,目前国内能够全覆盖船厂规格的型钢、船用钢管、焊管的企业较少,这导致产品价格较高并且无法保证交货期,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船企只能从日本和韩国钢企购买,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我国钢企的高质量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