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初,美国宣布进一步提高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意味着两国间“贸易战”的再次升级,并可能对跨太平洋集装箱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无论如何,在两国实施了多轮增加关税之后,跨太平洋贸易已经受到了影响,包括对跨太平洋集装箱贸易总量以及各亚洲出口国和地区在跨太平洋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
  

追踪跨太平洋贸易与中美“贸易战”


  “复杂”形势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跨太平洋(东向)集装箱贸易的趋势有所变化。2018年上半年受到良好的美国经济数据的支撑,跨太平洋(东向)集装箱贸易量表现良好(该航线上的集装箱贸易量同比增长5%)。2018年下半年贸易量增速加速到同比8%,主要是受到了“提前装运”的推动(在2018年3季度美国开始征收第一轮关税之后,货主们担心2019年初美国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因而急于将大量货物在此之前运到美国)。此后,亚洲到北美的集装箱出口量开始呈现相对疲软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集装箱出口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同比仅增长0.2%)。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了2018年底前两次货物“提前装运”以及关税被提高的影响。截止于2019年5月,跨太平洋(东向)贸易中约40%的贸易量被美国加征25%的进口关税。
  不同影响
  虽然,年初至今跨太平洋航线上的总贸易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各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洲的情况呈现明显不同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出口到北美的集装箱数量同比减少了29万TEU(同比下滑5%),其中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同比下滑7%。虽然,中国仍然是亚洲对美最大的出口商,但由于其他亚洲地区的集装箱出口量增长强劲(见图),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量占跨太平洋(东向)海运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69%下滑到66%。同期,越南出口的集装箱数量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增长15万TEU(25%),同时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增长也十分迅速。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战”,很难说各地区的集装箱出口量会如何发展,但亚洲其他地区的集装箱贸易量似乎确实取代了部分中国出口。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近些年一些制造商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美国关税的提高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进程。同时,制造业向“多地区协作”加工组装的生产模式的转变也为其他亚洲地区的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挑战仍在
  尽管如此,鉴于中国在该区域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其他经济体很难完全填补这一缺口。 2019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约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分两批自2019年9月1日、12月15日起实施,据估算,将影响约4百万TEU的贸易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中国集装箱出口的压力。尤其是8月28日美国再次宣布从9月1日起分批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由10%提高到15%。
  所以,中美“贸易战”正直接影响着跨太平洋(东向)集装箱贸易,包括贸易总量和各亚洲出口国和地区(及替代者)在跨太平洋贸易中的角色。预计2019及2020年跨太平洋(东向)航线上的贸易量将有所下滑,承运人和船东都在热切寻找任何有关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迹象。
来源:克拉克森研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