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问题

油价大跌凸显国内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短板

近年随着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程度加剧,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油气投资和开采成本越来越高,陆上石油开发的平均完全成本明显高于当前油价水平,大部分油田效益开发面临严峻挑战,石油企业效益造成巨大冲击。

全球疫情蔓延给国内石油石化产业链稳定运行带来隐忧

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我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国内石化产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石化行业已形成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多数石化产品的生产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尤其是大宗基础石化产品在国际产业链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海外疫情蔓延,我国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其中成品油、下游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用电器等出口占比较高的产品出口受阻将利空国内石化市场。

此外,我国石化行业仍存在268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化工新材料与专用化学品需大量进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也对供应链安全带来挑战。

疫情叠加油价下跌加剧天然气供需矛盾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降1.8%,远低于上年同期增速10.9%。二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结束,但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加剧天然气市场供需的不确定性。

疫情叠加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将导致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速大幅下降,市场供应出现严重过剩,这不仅将给国内供气企业带来上游关井和进口长贸合同履约风险,也将影响企业上游投资。

影响海外油气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受外国人入境限制、交通管制等影响,我国海外油气合作项目人员无法正常倒班,部分设备无法按时运到现场,项目正常运转受到一定影响。受疫情影响,阿尔及利亚、土库曼斯坦、秘鲁等多个国家暂停航空和海洋运输,关闭边境等,使得货物运输受到限制,影响我国企业海外装备制造业务顺利开展。

油价暴跌暴露出石油储备能力不足的短板

低油价是扩大石油储备的战略机遇,但我国储备设施能力相对有限,难以大量采购低价资源。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缺少较大规模的海上浮仓等新兴储备能力。

近年来,海上浮仓、大型油轮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调节石油市场工具。伊朗受美国制裁后,通过在海上浮仓储备原油,保障了本国产业顺畅运行,而我国目前还未建成与我国石油进口体量相适应的海上储备体系。

到岸成本偏高凸显我国原油进口海运能力不足

石油市场供应过剩有利于买方降低进口成本、获得更多话语权,然而我国约80%的原油通过远距离海运进口,由于用于较长航线的超级油轮供应紧张,运费升水大幅拉高,从而制约我国实际进口优势。沙特宣布价格战后,大量签订油轮,中东至中国油轮运费指数较平常上涨4倍,运费折合约近6美元/桶。

此外,油轮运费上涨还导致我国其他来源的进口原油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如俄罗斯ESPO原油较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升水从2019年的平均2美元/桶拉涨至超过10美元/桶。

建议

抓住低油价时机 完善储备体系建设

扩大战略储备,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市场预期。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是扩大石油储备的机遇,建议国家继续推动战略储备能力建设,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商业储备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统筹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和企业生产运行库存动态监测数据平台和预警体系。

出台政策促进天然气利用

针对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过剩的局面,应加大力度鼓励天然气利用,包括鼓励天然气发电利用,提高气电上网时数;继续加大工业企业和城市燃气煤改气力度等。

石油企业应勇于创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石油企业面临寒冬,应把握能源转型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势,不断优化投资布局,做好战略储备;主动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模式,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勇于创新,推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革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疏通企业发展快车道。

石油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破关键领域短板与卡脖子技术,夯实发展之基,如强化以“大幅度发现经济可采储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大幅度降本增效”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以旋转导向工具、高效破岩超硬材料、抗高温元器件、智能测控探测技术与芯片、深海工程装备等为代表的卡脖子技术装备与材料问题,加快发展低成本清洁燃料生产技术、低成本化工原料生产技术、大型炼厂综合一体化及智能化技术、高附加值高性能合成材料生产技术等为代表的炼油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等。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