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反复虽在短期内造成航运业的供需失衡,但若从长远来看,航运脱碳带给行业的影响或更为深远。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减排时间表,船队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减少40%;到2050年至少比2008年减少50%。2020年船队排放量为8.1亿吨,较2008年降约21%,可谓成效初显;但距离实现航运脱碳的“终极理想”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路径的判断。应用绿色能源应是航运脱碳的必由之路,但包括LNG、甲醇、氨能、电能等在内的替代能源选项众多,究竟哪个才是最优解?目前尚无定论。其次是运营成本的考量。由于船用燃料的价格极低,船舶的绿色溢价非常高,因此如今全球在营船舶使用替代能源的只占0.5%,订单船舶也仅为11.84%。此外,航运脱碳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价值链的基础设施尚未就绪,路漫漫其修远兮。

然而机遇与挑战共存,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助力下,航运脱碳之路已然初现曙光。

一是找到了合适的突破口。与散货船、油轮相比,大型集装箱船采用替代能源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更高,集运业也更有能力和动力率先尝试绿色船舶。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班轮公司在脱碳之路上已走在前列。

二是借了航运金融的“东风”。如《波塞冬协议》建立了一个定量评估框架,根据船舶的碳强度优化其信贷规模及贷款利率,加入该协议的2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超过1500亿美元的航运贷款,占全球航运融资组合的1/3以上,航运融资的绿色化已是大势所趋。

当理想照进现实,把握短期发展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当前最符合企业脱碳战略和市场需求的技术路径,认准方向、步步为营方为上策。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航运脱碳在路上!

航运脱碳时不我待

比尔•盖茨在其新著《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介绍:要想阻止全球变暖,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目前,全球每年排放温室气体约510亿吨,其中交通运输业占16%,而货船和邮轮又占交通运输业的10%(8.16亿吨)(见图1)。

e79c9c7dbb3bec1c3b855592ad796e69.jpg

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给航运业制定减排目标——船队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减少40%;到2050年至少比2008年减少50%。为此, IMO在6月份公布短期脱碳措施并于2023年实施。此外,长期脱碳措施或在2023年回顾短期措施时被明确。

而据挪威船级社(DNV)数据,全球在营船舶使用替代燃料的只占0.5%,订单船舶则为11.84%(见图2、图3)——航运脱碳时不我待!

3362a15e4318c3cedd289b13e6325b04.jpg

722b5e782adaf9bd5a9935adf85db0a4.jpg

船舶绿色溢价高企

最近的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延续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式,2030年,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占到美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85%~1.5%。到21世纪末,情况会更糟糕。

而目前船舶使用替代燃料比例很低,比尔•盖解释道:船舶的绿色溢价(是指相比于化石燃料,“零碳”解决方案的成本投入)非常高。例如,使用电燃料的船舶的绿色溢价高达601%(见表)。

a43c5938977712be0f277deb85c1a3db.jpg

9月1日DNV发布的《面向2050年的海事展望》(《海事展望》)报告显示,不同场景分析显示,2020—2050年,为实现IMO的脱碳目标而必须进行的船舶技术投资将会涉及2500亿~8000亿美元的总资本支出(具体取决于全球船队规模增长和燃料价格预测)。

船东面临三重风险

虽然船舶的绿色溢价很高,但若船东因此拒绝脱碳,将至少面临租船、金融、规则三方面的风险。

租船风险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货主对脱碳的要求,未达到脱碳要求的船舶将很难得到租约。

金融风险

ESG评级上市公司

ESG数据是指有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数据。欧盟金融市场参与者、顾问及向欧盟投资者推销产品的外来参与者需收集并报告ESG数据,攸关航运上市公司评级。

2019年6月发布的《波塞冬协议》是首份针对特定行业并为金融机构而设的气候协议,由全球性银行与行业参与者合作制定。该协议定量评估和披露融资机构的贷款组合是否符合IMO设定的气候目标。目前加入《波塞冬协议》的20家金融机构提供超过1500亿美元的航运贷款,占全球航运融资组合的1/3以上。

《欧盟分类规则》对绿色投资形成潜在影响,已于2020年7月生效;而航运特殊规则或将于2022年出台。

规则风险

6月10—17日,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6届会议通过了航运脱碳的短期技术和营运措施——现有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XI)、营运碳强度指标(CI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也确定了CII每年的折减率(详见本刊2021年第25期)。

未来:碳捕获

随船碳捕获技术是远洋船队脱碳的选项之一,虽然目前在商船上还没有大型案例。根据DNV的研究,海运业碳捕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却面临复杂度、空间、资源需求、成本、适用规范缺乏等重重障碍。DNV表示,海运业碳捕获需要金融激励,及整个二氧化碳价值链的基础设施就绪——换句话说,需要在不同相关地区处理捕获的二氧化碳的相关解决方案就绪。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