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船队规模位居亚洲第一的中远海控(601919.SH, 01919.HK),今年股价表现大放异彩,一度大涨逾1.7倍,达到33.40元人民币的高位水平,这与其极其优异的业绩表现有关。

 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96.43%,达到370.2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集装箱航运市场的持续向好。其中,该公司的集装箱航运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0.59%,至1364.3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9.65个百分点,达到38.29%。

 全球需求激增但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导致运价大增。据克拉克森的数据,8月份全球航运业的日收益创下13年新高,达到3.74万美元,而且克拉克森航运指数连涨11个月,创下历史最高连涨纪录。

 其中集装箱船运增速最猛,主要因为空箱难返以及疫情令集装箱处理周期大幅延长,而商品需求却前所未见大增,导致集装箱“一箱难求”频现,大幅抬升了集装箱运价。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17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报3156.86,是年初时的一倍,见下图。

 不仅集装箱船运,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增也带动了干散货船运价。以铁矿石为例,由于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越预期,对钢材需求大增,铁矿石在一段时间内曾在高位徘徊。所以,原材料贸易活动飙升也带起了干散货船运需求,散货船运日租亦创下11年新高,见下图。

 

 在此背景下,主要船东今年大赚实属意料之中,而从上文可以看到,中远海控的股价已涨了一倍。大家未免有个疑问,既然运价节节攀升,而船运周期延长,再投新船岂非好生意?

 事实也正是如此。

 新船订单倍增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我国的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大增2.27倍,至4911万载重吨,占全球新接订单量的51.84%。

 按加入船舶类型系数(反映船舶种类)的修正吨计算,前8个月的新接订单量为1767万修正吨,同比增长2.64倍,是全球新接订单量的49.63%。

 截至2021年8月末,我国的手持船舶订单9147万载重吨,相当于全球总量的46.51%,同比增长26%,较2020年末的手持订单增长28.6%。按修正总吨计算,期末手持订单量为3450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9.79%,是全球总量的40.14%。

 下游客户对于船舶的需求殷切。

 以中国最大的中远海控为例:截至2021年6月末,中远海控旗下自营集装箱船队运力约303万标准箱,从集装箱船队规模来看,稳居行业第一梯队。2020年,该公司订造了12艘23,000 TEU型集装箱船舶,今年7月签订了6艘14,092 TEU型和4艘16,180 TEU型集装箱船舶的造船协议。

 2021年9月2日,中远海控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签订造船协议,以每艘1.57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1923亿元)的价格合共订造10艘集装箱船(单船运力为16,000 TEU)。

 包括此交易在内,目前中远海控持有新船订单合共32艘,预计于2023年至2025年陆续交付。笔者估算这些新增运力或合共达到585,272标准箱,相当于其当前自营运力的19.32%。

 主要从事租赁生意的船东对船舶的需求也在增加。

 例如国银租赁(01606.HK),占总收入近10%的船舶租赁板块于2021年上半年贡献收入374.337亿元,同比增长9.51%;分部利润则大增1.22倍,至19.91亿元人民币。如此理想的利润表现,对船舶的需求自然不小。该集团于上半年完成36艘船舶的交付,其中新造船13艘,二手船23艘。另外有23艘新造散货船、2艘新造集装箱船在建。

 中国船舶租赁(03877.HK)于2021年6月30日的船舶组合规模(包括合营及联营公司)达163艘,其中运营船舶数由年初的90艘增加至114艘,另外还有49艘正在建造。

 造船厂表现如何?

 以市值超过20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的四家大型造船企业来看,这些利好因素似乎尚未反映在其2021年上半年业绩中。

 见下表,市值最大的造船企业中国船舶(600150.SH)、造船或仅占其收入不到四成的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首家上市造船公司中船防务(600685.SH, 00317.HK)以及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扬子江船业,2021年上半年造船业务收入增幅分别只有10.46%、-3.35%、3.43%和-9.75%。

 

 由于造船周期一般在15个月以上,交付之后才能反映在造船企业的财务业绩中,这些订单可能要到2023年之后才会陆续体现在业绩中。

 中国船舶于2021年上半年承接民品船舶订单93艘/964.44万载重吨,占全国上半年承接总量的25.22%;修船业务方面承接修船订单190艘,订单金额11.6亿元;动力业务方面承接柴油机272台/320.74万马力。

 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的民品造船订单215艘/2003.27万载重吨,修船订单118艘/12.56亿元,柴油机订单641台/626.2万马力,海工装备订单2艘/68万载重吨。

 中国重工于2021年上半年完工交付船舶3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03%,期内民船新接订单同比大增逾3.9倍,达到179.99亿元。

 扬子江船业于2021年上半年交付了23艘船舶,低于2020年上半年的28艘,不过该公司持有巨额订单。2021年8月5日,扬子江船业未完成订单金额达86.5亿美元(约合558亿元人民币),签订了创纪录的新订单额,取得新船订单112艘,合约额达到66.7亿美元(约合43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公布中期业绩之后又收获新订单,到2022-2024年才付运。截至2021年9月2日,扬子江船业的有效造船订单合约有118份,总值72.1亿美元(约合465亿元人民币)。

 尽管造船厂们的新订单大幅上升,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其利润率的挤压却不容忽视。今年第1季,钢材价格上升推动造船板价格飞涨,然而克拉克森的新船价格指数却一直未见起色,这不由得让人担忧造船企业的生计。

 到最近,克拉克森新船价格已显着上扬,而钢材价格稍微显示出调整迹象,见下图,或稍稍缓解业界的焦虑。

 造船企业的未来盈利表现,除了上述的新船订单之外,还取决于它们在当前的大好行情下有多大的议价力——譬如将上升的成本转嫁给客户的能力。

 从当前的股价来看,专注于造船业务的扬子江船业和中国船舶今年以来已累积大约50%的涨幅,并在公布中期业绩之后到达阶段高位,其后一直呈弱;而中船防务则因为业绩表现不佳,股价在年初公布第一季业绩前夕到达33.88元阶段高位后就一蹶不振。

 

 在疫情之前,全球运力其实处于过剩状态,这也是各个运价指数长期处于低位水平的原因。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导致了短期的物流供需不平衡。这次危机让大家反复思量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利与弊,以及当前物流链配置的脆弱性,并考虑可行的优化方案。

 所以在疫情后,全世界物流链的现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对于新运能的需求未必如当前紧俏,当目前这批新产能投产后,新船的下一个周期可能要等更久,这些因素都将影响造船企业的前景。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