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登上市公司亏损榜首

近日,在国内A股上市的19家油服公司三季报发布完毕,有11家公司陷入亏损;同比来看,有12家公司出现利润缩减的情况。其中,中海油服(股票)(601808.SH)和石化油服(600871.SH)净亏损分别达90.92亿元和88.58亿元,分列目前上市公司亏损榜的第一、三位。

尽管低油价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国外的油服公司已经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目前国际前三大油服公司中,仅剩贝克休斯仍处于亏损之中,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已经开始盈利。

唯一亏损的贝克休斯,周一宣布与GE达成战略合作,GE将其石油相关业务与贝克休斯合并。两家公司成立的新实体,将创造一个年收入320亿美元以上的巨型油服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工业企业之一。

就在上周,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均在盈利会议上表示,国际行业市场的复苏将会推迟6-9个月,“中东和俄罗斯可能会相对弹性,两国的上游投资一直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但亚太市场会是最后复苏的地区之一。”两家公司表示。

对于沉陷在亏损泥淖中的国内油服公司,则需要找到新的出路,一方面需要通过降本增效和优化结构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积极投入到海外油井的竞争中。

蔓延的亏损

在油服公司逐渐蔓延的亏损中,两家大型国有油服公司——石化油服和中海油服,共计亏损接近180亿元。

中海油服今年三季度的收入降低中,变动幅度最大的就是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据其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7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6亿元增加了60.53亿,增幅接近500%。

而资产减值损失在半年报时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增加,同比增幅高达509%,在出现该情况后,上交所也出具了针对该公司半年报的事后审核问询函,询问有关事项。

对此,中海油服回应称,进入二季度以来,受行业低迷影响,公司大型装备使用率和作业价格进一步下降。公司预期油田服务市场的复苏更为缓慢,公司的部分固定资产和商誉出现了明确减值迹象。

从工作量上看,许多勘探和更长期的开发项目被叫停,各类油公司取消或推迟项目,需求萎缩导致平台新签合同数量显著减少,对公司未来合同获取和市场开拓造成冲击。而从平台日费来看,各类合同的平台日费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对于钻井平台日费预测相比于2015年的预测报告均有大幅下降。

另一家出现巨亏的石化油服,尽管没有大量的资产减值,但通过其经营数据发现,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前三季度石化油服营收90.91亿元,营业总成本则高达134.84亿元,二者差值接近44亿元人民币。

同时,无论是石化油服还是中海油服,其营收主要来自于与其母公司(分别为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关联交易。半年报显示,石化油服在报告期内与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所进行的工程服务一项,交易金额高达91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为48.8%。可以看出,石化油服工程服务交易的主要对象和营收来源来自其母公司中石化及相关企业。

而这一现象在2016年或许更加严重。“预计2017年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支出将有小幅度上升,同时在中国的陆上油田开采中大部分的增量将转向内部服务。”摩根大通分析师Ying Wang说。

国际公司押注轻资产?

随着国际油价缓慢回升以及此前大幅度的裁员,三大国际油服公司已经出现复苏的迹象。

斯伦贝谢此前发布三季报称,前三季度实现利润1.76亿美元,而今年二季度公司还是净亏损21.6亿美元;哈里伯顿总收入超过38亿美元,利润为600万美元。

“我们认为石油的价格会有所上涨,”哈里伯顿CEO Dave Lesar说,“价格的上涨会逐步刺激钻井数量的上涨,我们认为这一行业可以越来越好。”

行业第三的贝克休斯尽管三季度同比略亏,但亦在寻求脱困之道。本周一,贝克休斯和美国通用电气油气业务板块的合并成为近年来油服行业的最大动作,合并后的公司营收或将达到每年320亿美元。

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表示,新的公司拥有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比任何企业都能更好地度过低油价周期。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的优势就是其优秀的技术和软件实力,他们很少涉及装备制造。”一位国内油田勘探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让他们保持着与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优势。”

将精力集中到软件和技术,或许是目前这些国际油服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我们的行业将可能在未来经历一个较短的商品价格周期,而作为以投资回报为重点的公司,哈里伯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轻资产运行。”Lesar说。

尽管目前全球宽松的资本市场可以让任何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增加现金,但作为油服公司而言,维持投资回报率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将成为下一步竞争的核心力量。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