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截至4月19日,停留在三峡通航水域的待闸船舶仍超过500艘,最长在锚待闸时间已超过10天。尽管通航管理部门采取各种举措挖掘船闸通航潜能,但仍然满足不了船舶的过闸需求。面对三峡河段的待闸压力,葛洲坝三号船闸却苦于找不到适配船型,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而二号闸却是超负荷运行。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显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隐患。

因为葛洲坝一号船闸停航检修,葛洲坝船闸的通航重担由葛洲坝二、三号船闸分担。而葛洲坝三号船闸长120米、宽18米,只能通过3000吨级以下的客货轮及小型船队,大部分船舶均需从二号船闸通过。据统计,3月26日18时至4月18日18时,葛洲坝二号船闸日均运行18闸次,通过船舶90多艘次,达到饱和运行水平;葛洲坝三号船闸日均运行32闸次,通过船舶34艘次,相较于其饱和运行水平45个闸次的要求,还不足69%。

“满足葛洲坝三号船闸通航要求的船舶申报计划当天就能收到过闸计划,因船舶过闸尺度或吃水超过葛洲坝三号闸通航要求的船舶,申报计划后要在锚地至少要等7天左右,才有葛洲坝二号船闸过闸计划。”18日,重庆渝鸿船务有限公司驻宜办人员乔某反映。由于船型发展不均,尺寸不适合,很多船舶无法从三号闸通过,这大大增加了通航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待闸的压力。

为此,三峡通航管理不断优化两坝船闸运行模式,最大发挥葛洲坝二、三号船闸通过能力,尽量将满足三号船闸通航要求的船舶安排从三号船闸通过,但三号船闸仍然“吃不饱”。三峡通航管理部门提醒广大船主、航运公司,三峡通航快速通道畅通,在组织运输生产时,尽量按照三号船闸通航要求配载。

据了解,三峡水库成库后,航道航行条件得到改善,航运成本降低,长江航运得到迅猛发展,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资料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2000吨级、5000吨级以上船舶占比分别达69.84%和24.02%;2000吨级以下船舶所占比例由2011年的47.77%下降为30.15%。很多船舶远远大于17.2米宽度,过不了三号闸,也降低了葛洲坝一、二号闸及三峡船闸闸室效益。

相关人士呼吁,作为快速通道,在建的三峡升船机与葛洲坝三号船闸尺寸一样,社会各方要高度关注与船闸尺寸相适应的船型研究与推广,发展适配船型是当务之急,否则“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将会严重阻碍航运业的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