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捞队伍自诞生来,与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危急时刻冲上去,救人脱险,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播撒在大海上。

如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吹响奋进号角,针对在当前新形势下,救捞队伍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救捞局局长王振亮。他说:“救捞队伍作为国家应急保障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交通战备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现“四个转变”,大力实施“三项战略”,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救捞服务保障。

抓住机遇尽快实现救捞发展战略转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国首次以党的报告的形式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作出系统的阐述,说明党和国家把海洋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也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王振亮表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沿海国家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海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海洋权益斗争更加复杂,向海洋进军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竞争的焦点,也是世界新一轮空间挤占、资源争夺、战略要地控制的主战场。

“因此,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依赖海上战略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需要国家进一步维护和拓展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王振亮告诉记者,“作为一支国家专业的海上应急救援队伍,我们必须承担起有效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神圣使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救捞系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资料显示,自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救捞系统共出动专业救捞力量11929次,执行应急救助抢险任务878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4030名、遇险船舶1873艘,打捞船舶99艘,获救财产价值达842.1亿元,在维护我国海上人员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事实上,目前救捞发展战略定位仍处在行业层面,而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十八大描绘的“五位一体”、“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下,救捞系统走什么样的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样的目标等发展战略问题事关发展全局,关乎救捞事业兴衰成败。

王振亮认为,“‘建设海洋强国’进入十八大报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救捞来说,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尽快实现发展战略转变。”

聚焦发展 救捞事业应受全民重视

谈到目前我国救捞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王振亮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意识问题。

“现在国家对海洋领域投入不少,这令国外同行都羡慕不已。然而受传统陆权文化的影响,即便是在今天,有不少人对于人命救助的战略地位、社会权益等问题仍缺乏必要认知。”王振亮说。

此话不假,海上救捞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中的地位。在国际海上人命救生舞台上,中国虽然是大国,但多年来属于“小字辈”。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打捞力量,没有像样的打捞工程船。为了清除航道里的沉船、水雷,经国务院批准,1951年8月24日,“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在上海成立,新中国第一支救捞队伍从此诞生。直到2003年6月28日,我国救捞系统三个救助局、三个打捞局分别成立,在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领导下,担负起各自辖区救助与打捞的职责。

在王振亮看来,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发展这支国家专业救助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很大程度上要靠国家层面的整体努力。在这个前提下,下大决心,有大动作,有了过硬的技术和装备,才能充分发挥国家专业救助队伍的力量,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提供必要保障。

同时,他还提到,“社会对于海洋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还关乎法律的缺失。从1958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以来,我们一直没有一部统领性的海洋基本法,其中,中国救捞发展到现在也没有一部支撑我国救捞事业发展的法律文献,这不利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更不利于救捞事业的长远发展。”

“万事开头难,但万事总要有开端。我们要站在实现强国梦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救捞立法问题。”王振亮说,“现在亟需制定一个救捞基本法律,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明确定位 实现救捞“四大转变”

下一步加强救捞队伍的目标是什么?问到这个问题,王振亮给出的答案是:到2020年,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救助高效的现代化国家专业救助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重要机遇、推进科学发展,是救捞工作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救捞系统的战略定位,积极实现‘四个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救’、‘管理强救’、‘科技强救’三大战略,不断推进救捞事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王振亮介绍说。

在发展战略上要实现行业战略向国家战略转变。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站在党和国家急需的角度,审视救捞发展现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角度,审视救捞适应能力;站在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角度,审视救捞公共服务能力;站在建设海洋强国角度,审视救捞创新发展能力,从而在国家战略总体布局中对救捞建设发展进行前瞻谋划。

在待命制度上由应对常态突发事件向非常态突发事件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待命值班制度,坚持平战结合,构建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完善新举措,有效应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各类非常态突发事件。

在防范区域上由浅海向深海转变。要结合救捞实践,不断在深海人才、装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保证在应对深海突发事件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

在救捞行动上由近海向远洋转变。要全面掌握、收集和分析相关战略通道信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反应机制,制定有关应急预案,从而迅速、有序、高效实施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行动,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当前,经过十年的深化体制改革,中国救捞走出了一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相信,再经过七八年,通过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到建党100周年之际,救捞能力和水平一定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到世界前列。”王振亮对未来的救捞发展之路满怀信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