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召开的上海海上搜救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多部门的协作,上海海上搜救机制日趋完善搜救能力显著增强,在海上人命救助、船舶污染处置、防抗极端天气等方面成效显著。

据会议披露,2013年上海完成救助行动243次,救助船舶122艘,救助遇险人员2787人,搜救成功率为98.38%,为上海城市安全运行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保障。

2013年上海圆满完成的重大海上救助任务主要有:

3月19日,大型集装箱船“达飞佛罗里达”轮因与他船碰撞,船体严重破损。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各方力量边引进边清污,有效避免了难船断裂沉没和污染进一步扩大。

6月7日,吴淞口水域遭遇恶劣天气,6艘船舶先后沉没、50人遇险。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在最短时间内调派成员单位和社会应急力量船舶赶往现场全力搜救,除1人失踪外,其余49人全部获救。

10月14日,巴拿马籍“超级太阳”轮机舱着火引燃船上所载原木并发生走锚,23名船员遇险。相关搜救成员单位冒着危险安全转移船上遇险人员,并在大风浪中并靠难船,避免了国际海底光缆被拉断、东海大桥遭碰撞的恶性事件。

据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吴淞口和黄浦江水域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点。吴淞口水域是船舶进出长江和黄浦江的交汇点,每天有1800多艘各种类船舶在此交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救援不及时,就会对上海最大的水源地——青草沙水库带来严重威胁。黄浦江每年平均客渡船运送旅客7000万人,相当于虹桥、浦东两个机场的旅客流量总和。因此,保证吴淞口和黄浦江水上安全,把损失和危险降到最低是上海海上搜救的重中之重;而提升海上搜救力量,完善搜救机制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

据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海上执法能力和专业应急处置力量建设,不断有装备先进、综合能力强的海事执法船、新型救助船、直升机等力量列装。同时,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来自社会多个领域的志愿者和船舶加入到应急抢险救助体系,实现了搜救资源优势互补,海上与近岸水域的搜救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