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江苏太仓举行了2014年长江太仓段水上搜救综合演习,并举行了水上应急机制建设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太仓海事部门在贯彻落实《江苏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试点“政府主导、企业投入、社会参与、统筹调用”的水上应急资源调配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项措施细化机制落实

健全内部制度。制定实施《长江太仓段水上事故险情应急预案》等制度,特别是实施《灾害性大风天气应急处置预案》,对灾害性大风天气实行三级应急响应。健全搜救成员单位联络机制,及时发布恶劣天气应急与水上搜救信息、通报水上应急搜救进展及成果。

调动社会力量。协调成立苏州市第一支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加强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水上搜救志愿者大型专业化搜救知识培训,开展极端天气下的水上应急演练。为志愿者购买配置了服装、头盔、防滑鞋等装备,联系太仓红十字总会每年分批为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并提供救生装备,发挥港航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水上应急搜救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交流合作。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气象等部门联合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开通长江太仓段“人命救助绿色通道”。

增强区域联动。依托海事部门的水上救助资源,与南通市、常熟市水上搜救中心建立起信息沟通畅通、应急反应快速、后续处置有序的通航管区联防联动平台,在险情救助、恶劣天气防抗、重大水上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强化队伍建设。与太仓市人武部合作,探索成立了直属海事系统首支民兵水上应急搜救大队,队伍规模达到80人,定期开展演练培训,打造在水上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执行力。

“江尾海头“的特殊位置带来挑战

长江太仓段濒临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江苏东大门,太仓海事局因此也就成了“江尾海头第一哨”。辖区江面宽阔,最宽处达到16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12公里,常年易受台风、大雾和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长江太仓段为航运船舶进江入海必经之处,船流密集,通航环境复杂;加之太仓港海港化政策的实施、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以及港口开发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受以上情况的综合影响,太仓水域风灾、碰撞、自沉等水上交通险情事故较为频繁,且上下游沿江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源多来自长江,一旦发生水域污染,数百万人饮水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水上交通事故预防预控和水上搜救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

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安全形势稳定

据了解,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太仓海事局指挥中心(水上搜救中心)共接到水上险情报警154起,遇险人员678人,成功救助人员675人,死亡、失踪3 人,搜救成功率99.56%;遇险船舶129艘次,获救船舶121艘次,沉没船舶8艘次,船舶救助成功率93.8%,未发生水域污染事故。今年1—8月,共接报警62次,处置险情54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24人,无人员死亡失踪,搜救成功率为100%;救助遇险船舶57艘,沉没2艘次,救助成功率96.5%,辖区未发生水域污染事故。2013年以来共实施船舶动态监控45712艘次,成功应对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149次,海事巡逻艇累计巡航次数5145艘次,巡航时间12165.2小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上突发事件和恶劣气候条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水域污染和财产损失,辖区水上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