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项目建设,通过超前规划整合优化岸线资源,合理布局淮安市核心港区,引导产业有效集聚,配套建设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助推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市发改委牵头组织《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淮安段岸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实地调研、现场踏勘、部门论证、专家评审,《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淮安段岸线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

《规划》通过预测淮安港新增港口吞吐量及淮河中转枢纽港区吞吐量,合理确定淮河入海水道港口岸线的规模,港口的定位及功能,港口岸线利用的布置方案,集疏运规划方案,港口作业区的划分,提出淮安市淮河入海二级航道港口岸线的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河闸至淮安水利枢纽的京杭运河以西段,以及淮安水利枢纽至淮安区苏嘴镇与盐城界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段,规划全长67公里,贯穿淮安市清浦区、工业园区、淮安区。

  规划年限和原则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

规划原则为适应性原则、综合开发与协调利用原则、节约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原则、分层指导与集约利用原则、远近结合与梯次开发原则。

  岸线利用方案

  (一)岸线分类

岸线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三大类。其中生产岸线包括工业及仓储岸线、公用港口岸线;生活岸线包括取水口岸线、过河通道(电缆、管道)岸线和生活旅游岸线;生态岸线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林地及生态红线控制范围等具有维持岸线可持续利用功能的岸线。

  (二)岸线利用现状

本次规划岸线长度67公里,现状以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为主,其中生活岸线长度为9公里,占总岸线长度的13.42%;生态岸线长度为53.58公里,占总岸线长度的86.58%;现状无生产岸线。

  (三)岸线需求分析

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依据,统筹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综合考虑预测吞吐量水平的增加、淮河入海航道对港口腹地的拓展以及港口功能结构的调整,在淮河入海二级航道新增港口岸线,规划建设核心港区,以满足2030年1580亿吨淮河中转吞吐量的需求,弥补淮安市港口规模化发展的短板。

  (四)岸线功能分区

根据入海水道岸线资源特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物流发展规划、淮安港总体规划等,规划利用入海水道生产岸线总规模为8300 米,其中规划公用港口岸线1000米,工业与仓储岸线7300米;规划利用东环城河生产岸线总规模为5000米。此外,还规划了14100米的生活岸线和 35600米的生态岸线。

  港口作业区规划

为充分利用入海水道二级航道,发挥港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结合规划的东环城河和铁路物流园,在拟建东环城河规划建设综合性港区,作为淮安市的核区港区,实现公铁水、江海河联运,将其打造成淮河下游的航运中心,巩固和提升淮安内河枢纽港地位。依据岸线布置的地理位置所在乡镇,规划了季桥西、季桥东、和平三个港口作业区。

1、季桥西作业区。位于东环城河西岸,利用淮河与东环城河交汇口位置淮河入海水道1000米公用港口岸线和东环城2500米公用港口岸线,规划为公用港口作业区。港口将依托淮安市铁路物流园区和淮安经济开发区,发展装卸、仓储、铁公水多式联运、江海河联运和物流服务功能,在满足周边园区的临港工业发展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的同时,为连云港、盐城等沿海港口和淮河中上游地区进行大宗物资中转和集疏运,建成淮河流域中转枢纽港区。作业区水域可利用长度约为2500米,陆域纵深按600米-800米进行控制,陆域面积约为2250亩-3000亩。

2、季桥东作业区。位于东环城河东岸,利用淮河与东环城河交汇口位置淮河入海水道1000米工业与仓储岸线和东环城2500米工业与仓储岸线,规划为临港工业作业区。主要为淮安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临港工业物资中转运输服务,港口功能定位装卸、仓储、物流服务功能。作业区水域可利用长度约为2500米,陆域纵深按400米-600米进行控制,陆域面积约为 1500亩-2250亩。

3、和平作业区。通过开挖灌溉总渠与入海水道间滩地并建设船闸或套闸的形式,打通灌溉总渠与入海水道航道,为工业园区规划布置生产岸线提供航道通航条件。和平作业区位于入海水道北岸,规划总长6300米工业及仓储岸线,为预留港口作业区,主要为淮安市工业园区、淮安市盐化工园区及周围地区提供工业物资中转运输服务,港口功能定位装卸、仓储、物流服务功能。一期作业区水域可利用长度约为2000米,陆域纵深按400米-600米进行控制,陆域面积约为1200亩-1800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