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所用的燃料更“脏”

如果只是船太多,其实还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污染,油品差才是关键。

彭传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船舶港口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两种,排放大小则取决于三个因素:燃油消耗量、燃油质量和发动机工况。其中,硫氧化物与燃油质量关系最大,普通重油的硫含量是2.5%,硫含量越大,硫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就越大;氮氧化物则与发动机工况有关,发动机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和氧会发生作用形成氮氧化物。

与货车所使用的车用柴油相比,船舶所用的燃料更“脏”。大型船舶尤其是远洋船舶在公海航行基本上用的都是残渣油,残渣油又分为保税油和内贸油两类,其中内贸油主要是国内一些民营炼化企业生产的调和油。

“调和油的质量难以保证,经常是那种粥状的,有些甚至是固体状的,使用时要加热后才能用。”马冬表示,“一些炼化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把好的油更多地去生产了柴油,剩下的残渣则勾兑其他原料来做调和油。最开始是用渣油和重柴油进行调和,后来慢慢添加一些油浆、页岩油,现在则加入了化工废料、煤焦油,甚至是废旧轮胎油、废机油等,这样就导致内贸油的油品质量非常差。”

同时,内贸油不像保税油那样需要资质,位于一个“三不管”的地带,一个小作坊随便拉几个人找点油调和一下就行,流通环节也没有人管,完全是一个地下产业链,游离于监管之外。

“这些炼化企业处于‘灰色地带’,他们生产的调和油实际上是作为船用油来卖的,但名义上却是化工废料,税收也按照化工废料来缴纳,比船用油的税率低很多,实际上是一种偷税漏税的行为。”马冬说。

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处长杨立新看来,由于我国的油品管理制度是“各管一段”,管生产的不管流通,管流通的不管消费,没有形成一个闭环,所以导致船用油油品质量管理出现问题。

监管薄弱,还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目前内贸油的市场已经全部被民营炼化企业所占领,国企完全退出了这一领域,因为国企大多守法经营,成本较高,竞争不过那些生产低质调和油的企业。

“船舶排放被大家忽视了”

据了解,我国船舶大气污染治理的起步较晚,直到2013年以前,远洋船舶、沿海沿江船舶使用的燃料油硫含量还高达35000ppm,是国五标准车用柴油的3500倍。

“我们之前的精力更多还是放在道路车辆上,船舶排放则被大家忽视了,因为那时候我国港口的吞吐量也没那么大。”马冬说,“大家正式开始关注船舶港口污染是在2012年左右,真正的政策措施出台则到了2015年。”

而在船用发动机排放标准方面,我国更是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今年7月1日,才刚刚开始实施《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这之前还是‘零标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加装任何污染控制技术和措施,压根儿没有考虑排放的事。现在很多大型船舶都拖着很大的黑烟,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任何的排放控制设备。”马冬说。

客观上说,船舶港口污染的控制难度也比机动车大。机动车如果有问题,交警可以在路边拦截检查。船但舶是在海上航行的,要想检查还得开着巡逻艇。而且远洋船舶都有航线要求,不能随便停靠,监管起来比机动车困难得多。

在监管上,船舶的管理权也分散在各个部门。普通船舶归交通部管,渔船过去归农业部管。海事局负责船舶重大政策法规的制定,水运局负责航道安全的管理,船级社负责船舶的检验认证,环保部负责污染防治,此外还经常会涉及到国际交流的问题。

“海事部门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海事局,直属于交通部,主要负责沿海区域,管控力度比较大;另一种是地方海事局,是地方政府管辖的,主要负责内河航运,交通部对它们只是业务指导,这一块的执法监管力度就要小很多了。”李悦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