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对外公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 《条件》对船舶建造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建造技术能力、技术创新、管理队伍、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条件》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落实,将加快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行业的兼并重组,国内造船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股份、广船国际等将有可能引领新一轮洗牌,成为政策利好的受益者。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船舶工业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后步入调整发展的困难期。

一段时间以来,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 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1亿元,同比下降15.8%,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下降 53.9%。

“船舶、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这些行业,价格卖不高,产品也卖不出去。许多产业和企业效益恶化,也意味着结构调整的动力增强,许多落后产能将被淘汰,效益差的企业将会破产或被兼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房地产问题,一个就是产能过剩问题。

王小广指出,按照国务院的表述,现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是相结合的,是要兼顾的。在研究有关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问题时,也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

“新一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有一套新的思路,不再把GDP增长作为主要指标,要强调转变发展方式,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导地方政府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淡化GDP考核。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此次 《条件》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而要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还必须尽快修订完善钢铁、水泥、铝等行业产业政策,提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品质量、技术装备、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标准,通过产业政策和标准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此次发布的《条件》中有关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要求连很多大型船舶公司也达不到,许多中小造船公司目前的造船综合能耗是规范的3—4倍。

因此,《条件》发布后,无疑将使造船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王小广指出,一些企业利用好这个机会就转型成功了,有些如果适应不过来,就被淘汰或兼并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