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船市危机.欧洲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商在对市场作出悲观预测、削减工作岗位的同时,还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对内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对外加大与其他企业整合、合作的力度,业内不时传出各大企业携手的消息。而这,让中国船配企业陷入了被欧洲企业合围的不利局面。

    今年初以来,德国船用推进器制造商ZF集团收购了荷兰的推进器制造商HRP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宣布收购挪威船用柴-电推进系统供应商Scandinavian Electric公司100%股份,西门子公司宣布与Valence Tech进行技术合作,通用电气公司宣布将与电推和自动化系统制造商Ingeteam联手进行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等等。

    从产品的种类分析,这些产品主要是动力系统,可谓船舶的核心配套设备;从合作的性质分析,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整合,二是不同企业携手进行技术研发。再看这些进行合作的企业,它们多是“百年老店”,经历过数次市场的高潮和低潮,有着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正因如此,它们往往会在船市低迷时通过并购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进行市场定位、产品结构、研发方向等方面的调整。在当前船市低迷的情况下,合作自然成了它们共同的选择。

    或许欧洲巨头们的做法并非针对中国船配行业,而是为了求生存、保发展。然而,不管这些企业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的合作会让强者恒强,会让中国船配企业置身于它们形成的技术和产品合围中,不得不直面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预见,中国船配企业未来即使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生产上述核心船配设备,并依赖正日渐弱化的成本优势来求生存,但由于在船用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而这样的趋势,显然与整个船舶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愿景背道而驰。

    据报道,不久前,韩国船配业通过分析行业现状,新制定了“企业大型化、技术标准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策略,显示出“拷贝”欧洲船配企业发展模式的决心。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其实,企业的整合最终仍指向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考虑.我国企业要从根本上应对来自国外对手的挑战,就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业内乃至其他行业的产学研单位合作,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对于喷水推进系统等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产品,业内需加快其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对于船用主机、发电机组等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产品,应以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为目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于动力定位系统等技术难度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品,要尽早起步,缩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唯有此,中国船配企业才有可能突出突围,求得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