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刻的造船业而言,赢取未来,比活在当下更为迫切。

受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影响,航运市场长期低迷,造船企业要想获得新订单,已经变得像中彩票一样难,几年前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风光早已不在。

在青岛海西湾船舶产业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北船重工、青岛中海油、青岛武船等骨干企业刚刚在上半年捧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眺望未来,它们同样面临订单锐减、利润率下降的巨大压力,加快转型,成为它们的共同选择。

现状

无奈“吃老本”

根据市经信委的统计,作为国家级船舶产业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的青岛,上半年船舶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2.0亿元,同比增长24.6%;预计到年底,全市船舶产业将完成工业产值260亿元,造船完工量15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完工量30万标准吨,制造游艇1200艘,修船220艘,生产船用柴油机35台,加工船用曲轴100根。

在船舶制造与配套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快速增长是更大亮点,青岛中海油、青岛武船、海西重机等涉足海洋工程的企业,上半年完成的海工产品订单均实现比去年同期翻番。全球造船业风雨飘摇,我市却维持20%以上的增幅实属不易,然而需要保持清醒的是,我市大部分船舶企业同样是在“吃老本”,大部分产能是原先持有订单的释放,承接新订单同样极其困难。

截至6月末,青岛北船重工公司已经完工交付了所有非PSPC船舶,在建散货船达18艘,上半年造船产值累计完成年度计划的52.53%,同比增长21.37%。“我们现在干的,都是过去积累的订单。今年以来,尽管公司上下倾尽全力四处承揽,可在造船方面却几乎没有接到任何新订单。”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即便是在完成手头订单的过程中,造船企业也是如履薄冰,因为如果不能按时交船,或者造船质量出现问题,就很容易让许多原先签了合同的船东找到弃船的借口在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之际,不少船东都在后悔当初的大笔一挥。

对策1

另辟蹊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造船业越发成为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周期性极强的行业,不幸的是,当前该行业正处于经济运行周期的“谷底”,近期,甚至有业内专家作出预计,未来2-3年内,内地将有50%的造船厂因为拿不到新订单而破产。

那么,如何成为“谷底”的幸存者?记者了解到,我市船舶企业目前正全力调结构、转方式,面向全球市场另辟蹊径,寻觅新的增长点。

造船领域拿不到新订单,北船重工就在修船上发力。利用自身数十年积淀的修船能力,放眼国内外积极承揽修船订单,今年以来,该公司新承接的修船合同金额同比增长20%以上。

不仅如此,北船重工还在改装船这一造、修结合的品种上找到新的市场机遇。该公司承揽的汽车滚装船切断加长改造项目,就是典型的造船与修船相结合的工程,同时承接的16艘马士基集团8000箱集装箱船驾驶楼提升改造订单,改造后装载量可提高20%。上半年,该公司已先后承揽了近20条改装船订单,改装船的营业收入已达到修船业务收入的40%。

“如今在我们企业你会看到,散货船、冷藏船、汽车滚装船等多品种船舶齐集坞内,钻井平台、石油平台、海洋工程平台同步开工。在船市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对策就是多点发力,争取逆势开花。”北船重工一位负责人说。

对策2

跳出“红海”

国内造船业举步维艰,除了大势影响,造船产能结构性过剩是更深层次的原因。“现在我国企业建造的船型,60%以上都是散装船、油轮等低附加值船型,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不足。”一位船舶业专家指出。

由于市场急剧萎缩,低附加值船“僧多粥少”,国内不少造船企业为了拿到订单竞相压低船价,原先价值5亿美元的一条船,甚至被打压到几千万美元,企业获取的利润日益微薄。面对这一状况,我市一些骨干企业及时调整战术,重点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耕耘,由此跳出竞争的“红海”。

这两年来,中海油海工青岛公司积极向海洋装备制造转移,重点研制高端深海钻井平台和相关配套设备及管架管线,近日,该公司建造的总吨位达32000吨的气田中心采油平台导管架顺利发往南海。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承建的深潜水工作母船、大功率打捞支持船、打桩船、3200吨起重船等4艘船,都是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的工程船舶,造价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深潜船的造价约1亿美元,而一艘30万吨级散货船的造价仅为7000万美元。

“今后,我市将推动船舶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进一步充实和提升船舶建设队伍,集中行业优秀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生产制造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附加值产品,保持青岛造船业的竞争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造船业分析

来自船舶行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造船业仅赢得 182个新船订单,1500多家造船厂新接船舶订单同比下降50.3%,而在2011年,造船业赢得新船订 单 561个 ;2007年,新船订单更是高达2036个。

伴随着订单锐减的,是新船价格一路下降。国内造船业多年累积的低水平产能过剩,使新船价格被推至8年来新低,企业赢利变得愈加艰难。自去年底以来,南通最大民营船厂宣布倒闭,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向法院申请破产,大连东方精工宣告破产。

凭借前几年积累的订单,国内造船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今年不愁没活干,然而,在迟迟找不到新订单的情况下,造船企业未来生存堪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