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海工装备配套阀门国产化协会、建设世界首个绿色船舶设备鉴定中心、建成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陆地试验设施……近期,韩国在促进船配业发展方面动作频频。

虽然韩国本土配套产品的装船率远远高于我国,但韩国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刷新这一数据。为此,韩国相关机构制定了目标、计划,更重要的是出台了许多使计划“落地”的强有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船配企业追赶先进国家,并竭力提高船配产品国产化率的过程中,韩国的这些做法,尤其是它超高的计划“落地率”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船配产业是完全市场化竞争的领域,但如果要提高其整体发展质量,相关政府机构必须伸出有形、有力之手,不仅描绘蓝图,提出希望,更要制定详细措施,拿出实际行动,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韩国近期成立的海工装备配套阀门国产化协会由几家大型造船企业与40多家船舶海工装备配套企业组成,韩国产业工业园和釜山市等出资支持。该协会已组建研发班子,计划在国外设立合作公司、吸引国外技术和投资,并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韩国将于2014年2月开业的世界首个绿色船舶设备鉴定中心,则将有助于韩国船级社在全球发挥绿色船舶技术方面的领导作用,并建立全球船舶机械试验和认证的基准。而韩国建成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陆地试验设施,可以帮助韩国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制企业减少远赴美国认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以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抢得市场先机。可以说,韩国在促进本国船配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不仅制定宏观计划,还在此基础上及时出台细化措施:或组建合作平台,或实施相关项目,或建设基础设施,前述的三大举措就是属于这种强有力的“落地”措施。韩国为船配行业出资配置硬件、整合资源、将实力较弱的配套企业与造船巨头 “捆绑”成“利益共同体”,为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以达到韩国船配业超常规发展的目的。从蓝图到现实,“落地”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韩国在这一环节运作得十分完美。

其实,我国针对船配业也出台过不少的规划、政策,但真正“落地”的比例并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像韩国那样详细、实在、接地气的实施措施。

以中韩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制为例。对于这一新兴市场,两国都寄予厚望,都意欲以此为船配领域突破口,改变一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局面,提高国产配套产品装船率。我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制企业近年来也异军突起,不仅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全球营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大多由企业单打独斗,所以,无论是产品升级换代研发,还是全球市场占有率,我国都落后于韩国。而韩国则由政府机构出面促成压载水处理系统行业协会的设立,集中力量研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产品。同时,韩国建成压载水处理系统陆地实验设施,帮助企业在取得认证的过程中降低各种成本,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投放市场的周期。从现在的市场格局来说,韩国企业已经占据超过50%的全球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

再如,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市场。韩国针对海工装备配套国产化率不足20%的状况,于去年年中出台了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实现国产化的“路线图”,计划目标是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到2020年提高到50%~60%。今年,韩国又成立了海工装备配套阀门国产化协会,建立平台着力研制本土的海工装备配套阀门。我国的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0%,呼吁采取措施研发本土产品的呼声也一直很高,但真正的“落地” 措施很少。正是由于缺少这一环节或这一环节运作不得力,我国在各种规划中提出的不少配套项目最后不了了之,未能实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在配套领域的一些做法,警醒我们,多做一些让计划“落地”的工作,才能让规划中提出的美好目标变成现实。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