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制的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龙宫”圆满完成第一期首次水池试验。这是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研制后我国深海装备研发的又一项前沿探索,为我国研制千米潜深、百吨级深海空间站奠定了技术基础。

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是在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由七○二所历经十年科技攻关研制而成。本期试验主要目的是为全面验证试验平台航行与机动、潜浮运动、水下悬停、坐离池底等水动力总体性能,考核试验平台推进系统、电力系统、液压系统、生命支持系统、潜浮系统、浮力调节系统、纵倾调节系统、观通导航系统、密封装置、作业辅助系统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调试和检验试验平台控制系统软件信息流和控制流的交换正确性与可靠性,验证试验平台多人员、长时间生命支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累平台可靠运行和维护保养的原始数据,培养试验艇的驾驶队伍和试验保障队伍,为第二期水池试验打基础。据悉,该实验型工作站将于2014年开展第二期水池试验,重点进行水下作业技术的演示验证。

该实验型工作站为35吨级装备,从外形上看,比“蛟龙”号稍扁,类似深海中的一种鳊鱼。其内径为2.1米,舱内地面铺平后高度为1.9米,内部空间有五六平方米,可以容纳6个人同时作业。工作站首尾各有两处观察窗,通过“龙宫眼”,科研人员可以操控工作站,观察海洋世界和释放到海底的机器人的工作情况。其实验平台底部装载着水下机器人,平台潜到海底后,驾驶人员可以释放机器人,遥控其进行独立航行作业。机器人最远可离开平台100米,工作深度最大可达1500米,可以完成一些物体的抓取和布放工作。

七○二所所长翁震平表示,该实验型工作站主要用于验证、演示深海工作站的功能,下一步还将建造300吨级小型深海工作站,未来目标是研制出1500吨级、3000吨级深海移动工作站。未来的深海移动工作站除了在海底能够工作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外,还可以像运载平台一样配备多类深海机器人,并可利用类似“蛟龙”号的深海潜器作为摆渡,实现水面支持系统和深海移动工作站之间的穿梭运载,进行人员替换、物资补充等。同时,深海移动工作站可以配备以探测器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多名“得力干将”,他们就像工作站的眼睛和耳朵,可以走出30~50公里,发回探测信号,根据指令完成任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