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年轻船员“弃海上岸”,逐步放弃这个枯燥乏味而又危险的古老行业;船员工资水涨船高,已成为船东最大的支出成本之一;海上事故频发,其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船体碰撞、损坏占海上事故的80%以上。

于是,人们开始了探索船舶自动化之旅,逐渐摆脱对人的依赖,让智能机器替代人在海上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大幅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船的研制和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无人船并非高不可攀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船上就发明了无人机舱值班,其核心技术就是船在航行中,机器出现故障便能自动报警,指出故障的位置及部位,极大提升了排除故障效率;自动避碰雷达的发明,克服了人的肉眼无法判别的障碍物,并通过对舵机的连接,使船舶绕道、避碰前方障碍物成为可能。

上述两项是无人船最基础的技术,是无人船的最初雏形。

进入21世纪,船上的机电自动故障检测、自动避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电子海图等智能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特别是近期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传感器智能监控系统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通了船岸间互联互通,为岸上指挥系统对船舶的运行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可能。

尽管当下仍有不少技术难点有待改进和解决,离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船相差较大,但这并不意味无人船舶高不可攀,有些方面甚至就差“临门一脚”。

积极研发无人船技术

目前全球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增长缓慢,但令人兴奋是,一些新科技正在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德国公布“工业4.0版本”, 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把发展高端制造业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智能制造发展如火如荼,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美国研制的军用无人驾驶舰船已具备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其技术在优化升级后完全可以用于商业领域。全球对商船“无人化”的热情持续高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美、韩及欧盟等均积极投身于智能船舶的研制及规划,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盟投资千万美元开发一个“海上智能航行”合作项目,以验证无人驾驶大型船舶的可操作性。为在智能船舶市场抢占先机,不落后在“起跑线”上,中国的智能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中船集团宣布一款由上海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智能示范船,计划在年底交付,该船为38800DWT级散货船。同时中国船级社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已正式发布,该规范对智能船舶应具备的各项功能提出具体要求。

无人船的春天正在悄悄走来。在“2016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研讨会”上,走在智能船舶前沿的欧洲罗罗公司,推出“高级无人驾驶船舶应用开发计划”,该计划描述了遥控与无人驾驶船舶的美好愿景,规划目标中预计2020年实现利用远程支持和特定功能操作来逐渐减少对船员的任用;2025年实现近海无人船舶的远程控制;2030年实现远洋无人船舶的远程控制;2035年实现自主远洋无人船舶。“无人化”将人力成本下降为零,同时把资源消耗下降到最低点,船东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届时人类将真正从繁重而又单调乏味、存在巨大风险的航运业中解放出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