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前身是大连造船厂,是目前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大船集团创造了中国造船工业70多个“第一”,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航空母舰等都诞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来有45个型号820多艘战舰从这里驶向深蓝,被誉为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

大连造船厂前身时称中东铁路公司轮船修理工场、造船场,始建于1898年6月10日,是与近代大连城市同时诞生的机器制造厂家之一。1904年6月被日本侵占,后几易其名。1937年8月改称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从修船为主转向造船为主。

1945年大连光复后由苏联接管。1951年中国收回工厂主权,实行中苏合营。1955年起由中国独营,改称大连造船公司。现在,昔日被称为“小坞”的修船厂,已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制造企业,这里每艘船下水时溅起的海浪都述说着中国造船发展史的辉煌与荣耀。

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在这里下水

1949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沿海、内河及远洋运输船舶成为了百废待兴中的急需。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工厂扩建为远洋船舶生产基地,并列入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大连造船厂第一次大规模建设拉开了序幕,广大员工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掀起了第一次创业热潮。经过这次建设,大连造船厂实现由单一修船向造修并举的战略性转变,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从采用焊接工艺成功修复万吨级远洋货轮“契卡洛夫”号,到建造新中国第一艘4500吨级油轮、第一艘5000吨级货轮,所积累的经验为建造万吨船舶创造了有利条件。1958年11月27日,是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大连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了,“跃进”号的船台建造周期仅为58天,比当时日本建造的同类型船船台周期还少一个月,媒体曾用“万吨巨轮在大连下水”的标题报道这则新闻。以“跃进”号为标志中国造船进入了万吨级时代,大连造船厂也从此确立了在国内造船业的龙头地位,并一举名扬海内外。

1966年5月,大连造船厂以远见卓识组建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厂管船舶设计研究所,船研所成立后按中国船舶ZC规范,自行设计了中国第一艘1.5万吨原油船,这是当时国内最大吨位的船舶。船研所虽然几经反复,人员几上几下,但它为后来设计国内具有领先地位、首创军民品新型船舶、配套产品、非船产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连造船厂成为当时国内设计万吨级船舶型号最多的船厂。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兴起,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量的增加,国内对各种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需求增加,大船集团开始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建设。建设内容主要是香炉礁新区建设,新建10万吨级半坞式船台,10万吨级码头等,老区进行技术改造,新增钢材处理、平面分段流水线等。随着新建及改造项目的完成,大连造船厂成为国内首家具备10万吨级以上船舶能力的船厂。

在香炉礁新区建设的同时,我国第一艘5万吨原油船“西湖”号开始建造,由于当时新区还没形成生产能力,工人们硬是靠人拉肩扛建成了这艘当时国内吨位最大的船舶。1972年6月,1.2万吨大舱口远洋货轮“大理”号交工,该船第三舱口长达24米,并自备吊车,这在当时是国内首创,同时该船也是我国首次采用电子计算辅助设计建造的大型船舶,期间,工厂还设计建造了16艘2.4万吨肥大型原油船,投入营运后为国家北油南运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批大型船舶的相继设计建造成功,标志大连船舶重工船舶设计建造进入大型化阶段,并由此奠定了大连造船厂在大型油船设计建造上的优势,并一直保持至今。

大船人的奉献精神

作为百年企业,大连造船厂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大连造船厂根据党中央调整一线,重点建设战略后方的部署,全力支援三线建设军工科研生产,从1964年开始先后负责包建和支援了重庆齿轮箱厂、重庆造船厂、九江仪表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渤船重工、江津增压器厂、武汉重工铸锻、陕柴重工、援越湛江造船工地等十几家企业,共抽调和派遣近5786名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他们舍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分赴祖国各地投身科研生产,他们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在三线的土地上洒下汗水、留下创业的足迹,为中国造船业发展立下功勋。

1984年,分出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大连船用阀门厂、大连船用推进器厂,目前已成为国内举足轻重具有影响力的船舶配套企业。如今,那些曾经受益大连造船厂援建的三线企业,谈起这段历史都会深切记起大船人的奉献精神。

开辟中国造船业的新纪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一份来自香港船东的订单摆在了中国造船人的面前。这份似乎唾手可得的订单,却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接还是不接?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接了这笔订单,大船就要革新生产工艺和流程,按照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国际规范进行生产,风险极大;不接订单,那么大船就会丧失一次参与到国际造船市场竞争的重要机遇。接!既是血脉中敢为人先的气魄使然,也有出于生存压力的现实考虑,1980年5月,大连造船厂与香港联成航运公司签订了2.7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

敢为人先是大连工业的一贯品质,也是大连诞生诸多新中国第一的原因。既然做第一,就要承受压力和挑战,大连的工业也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成长。

尽管在国内造船业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新中国第一艘出口船面前,大船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国际规范之间的距离。交船的时间,连设计加建造18个月,拖一天就要赔港方4500美金,要拖2个月、3个月,人家就要弃船了。那个时候,造船厂的许多工人都要参加英国劳氏的焊工证的考核。要真刀真枪地去焊,合格的人才可以参与这艘出口船的建造。不合格的人就被淘汰,竞争非常残酷。要学习世界造船业最先进的工艺流程,更要面对国内与国外生产观念的激烈碰撞,甚至可以说,生产观念上的差距远比技术难关更加难以克服。钢板要求研磨到什么样的光滑程度,必须做到,否则人家不验收。这是一次艰难的起航。在船商挑剔的目光中,大船人保质守时地向国际市场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981年9月14日,中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的出口船舶“长城”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正是这艘出口船“长城”号的建造,开辟了中国造船业的新纪元。

造船是较早打入国际市场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开端。此后越来越多的大连企业走了出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个刚开始复苏的春天里,大连工业也像乍暖还寒的天气一样,有了新的生机。

如今,大船所服务的船东分布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丹麦马士基、TOM、德国瑞克莫斯、新加坡太平船坞等国际知名的航运企业,都成为大船的合作伙伴。今天,大船已将其业务拓展为造油船、修船、军工、重工和海洋工程五大板块,以30万吨原油VLCC、大型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滚装船、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轮、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给快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无数荣耀。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在大连下水,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几代海军人、中国人的梦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更使国人倍感振奋,幸福与荣耀。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也是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下水,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制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梦想更近一步。

中国人不缺乏远行的勇气与能力,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求法,从郑和七下西洋,到施琅收复台湾,一代代先贤为后人留下的,是探索真理的决心和敢于承担的勇气。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世纪!我们相信,祖国会像威武雄壮的航母舰队一样,迈向远方,迈向未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