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超低温金枪鱼冷藏运输船“平太荣冷1”号正式投入使用,已赴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捕捞作业区,年底前将装载金枪鱼渔获回国。业界人士认为,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推动渔获资源的回运,对做大做强远洋渔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快研制先进渔业运输船,以解决制约渔获转载回运的瓶颈问题。

回运能力有待提升

“平太荣冷1”号由舟山市蓬莱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为平太荣远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建造,总长116米,型宽16.6米,共设有8个货舱,一次能对3000~3500吨渔获进行冷藏运输,冷藏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其姐妹船“平太荣冷2”号也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下水。

近年来,我国一批专业远洋渔业运输船相继建成。如载重量超过8000吨的“金洲”号远洋渔业运输船,集成了舒适、适用、节能、环保等多项优势的“中巨冷1”号远洋渔业运输船等。

这些渔业运输船的建造,能够有力助推捕捞渔业的转型升级。业内人士分析,渔业运输船自主回运渔获资源将有效增加国内水产品市场的供应量。对渔业企业来说,通过自捕水产品的回运,可以建立起捕捞、运输、加工和消费的全产业链,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另外,回运本身还能促进相关地区物流、仓储、港口、进出口贸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不过,很多地区的渔业回运能力与其产量规模不相适应。例如,2015年,东部沿海某省的远洋渔业产量为59万吨,但各类渔业运输船仅有27艘,年运输能力仅为产量的一半。由于缺乏专业的远洋渔业运输船,一些远洋渔业企业只能将渔获就地出售,或采取短途扒载转运、冷藏集装箱运输、租赁国外冷藏运输船等方式运回国内。船期不稳定、回运时间长、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渔业企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