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一个策略,一个目标”

国际海事组织(IMO)近年来大力推动实施“E-航海”战略,韩国、日本、欧洲企业纷纷提出智能船舶概念,推出相关产品并实现接单,且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智能船舶研究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必争之地”。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智能船舶1.0专项”,组织船舶行业顶级总体院所、智能系统研制单位、造船集团、高等院校等,合力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中船集团是该项目的组织实施者和重要参与者。该集团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外高桥造船、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会同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CCS、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业界领军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推进“智能船舶1.0专项”的研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者本着“一个团队,一个策略,一个目标”的宗旨,通力合作,攻坚克难。

研发团队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围绕共性技术、关键系统和示范应用三大课题,全力协同、协调、协作,明确了项目总体目标,即搭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全船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交互;实现辅助自动驾驶、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维、矿物液化监控、船岸一体化通信等五大智能功能模块的实船应用;获得CCS智能船舶附加标志 i-Ship(N,M,E,I),同时获得DNV GL Smart Ship入级符号。

外高桥造船作为智能系统的实船示范应用单位,从首艘示范船设计之初,就梳理原船改造方案及感知布局综合设计。历经1年多的艰苦努力,该公司完成了设备改造、设计改造、信号改造、大纲编制工作,解决了智能系统研发与示范船建造同步带来的各项建造与调试问题。为了让智能系统与原船完美融合,外高桥造船和智能系统研发单位通力协作,以计划为导向,将生产排程保障理念融入船舶的整个设计、安装、调试环节,有效促进了该示范智能船开工、下坞、半船起浮、出坞、试航等所有重大建造节点全部按计划完成。

在该智能船项目实施过程中,外高桥造船设计部门在促进整个智能系统与船舶的融合设计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梳理了大量智能系统感知信号需求清单,优化了感知布局,并完成了500多份图纸的设计。针对国内设备与国外设备信号不相匹配的问题,外高桥造船设计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实船与实验室的信号测试与匹配工作,重点协调了智能系统系泊与航行大纲整理及智能设备的安装等工作。由于智能系统研发人员与实船建造人员在概念和认知方面信息不对称,如何编制出适用于实船验证的大纲成为对外高桥造船与各参研单位的严峻考验。经过多轮研讨,外高桥造船设计部门终于牵头落实了可指导生产的试验大纲,为实船联调与验证的整体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上海船院召集各参研单位组成专业团队,全面展开智能船专项的前期论证工作,并依据CCS于2016年制定的《智能船舶规范》,编制了《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指南》,完成了智能船舶总体设计技术(网络平台)、功能设定、船岸一体通信系统等一系列研发工作。

作为船东方,招商局能源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中央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大局感,全面认可总体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意在40万吨VLOC上开展智能船实船示范应用,全力支持并参与了该示范船的研发工作。

系统工程研究院发挥专业特长,牵头构建了智能系统总体技术及信息平台、设备运行及维护智能系统。

哈工程全力完成了智能船舶仿真验证评估工作。

海兰信和上海船研所完成了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研究、船舶综合能效智能管理系统研发工作。

这是一个群英荟萃、善于创新的团队,也是一个不畏艰难、敢于突破的团队,更是一个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团队。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