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召开,表明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既定方针。另外,为扩大进口,政策方面持续放出利好。11月底,我国公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推出一系列减少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加之我国经济政策逆周期调控等,外贸格局持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本期,中国(上海)进口贸易海运综合指数(CSI)报收于122.68点,环比上涨8.1%,同比上涨7.5%。

  一、欧洲及细分区域情况

  11月份以来,我国进入传统销售旺季,需求拉动进口增长。此外,《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几类要鼓励进口的产品,如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等。上述部分进口产品多数来自于欧美地区,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影响下,我国该部分商品的进口需求更多地转向欧盟国家。本期欧洲指数报收120.50点,环比上涨2.5%,同比上涨4.4%;其中,西北欧区域指数报收107.82点,环比上涨7.6%,同比上涨7.7%;东南欧区域指数高位回落,报收162.95点,环比下跌7.1%,同比小幅下跌2.3%。

  二、亚洲及细分区域情况

  目前,亚洲部分国家之间的不稳定因素边际影响正逐步递减,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出口潜力不断释放,我国自亚洲国家进口需求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同比增幅由负转正,局面持续向好。本期,亚洲指数报收144.46点,环比上涨6.4%,同比上涨5.5%,指数已基本回归同期正常水平。

  今年,我国两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两国关系持续恶化,对中日韩自贸区布局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使得我国自两国的进口需求受到较大阻力。但目前积极信号释放,三国领导人就深化和扩大三国间经贸领域合作广泛、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系列共识。本期东亚区域指数报收134.29点,环比微跌0.2%,同比下跌4.5%,跌幅进一步收窄。

  进口方面,东盟地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双方积极合作开发经贸互补模式。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9个国家中7个是东盟国家,即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我国与东盟之间刚性贸易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新增贸易需求不断增加。本期东南亚区域指数上涨明显,报收167.92点,环比上涨18.2%,同比上涨14.6%.其它区域走势各有不同,南亚、西亚、俄远东、港澳台等区域指数环比涨跌分别为-9.2%、-1.3%、7.0%、4.7%,同比涨跌分别为1.1%、12.8%、-3.2%、7.3%。

  三、北美洲及细分区域情况

  11月月中,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水平由升转降,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中美两国间贸易水平呈现回升态势。本期,北美洲指数报收于79.97点,环比上涨18.9%,同比上涨5.3%,指数回升至7月份以来最高水平。美国东、西岸走势分化明显,美国(东岸)以及美国(西岸)指数分别为92.80点和67.85点,环比涨跌分别为69.8%和-8.2%,同比涨跌幅分别为30.4%和-12.0%。

  四、“一带一路”区域指数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积极探索互补性的贸易模式,从单方面加大对外投资到投资效果显现后,推动沿线国家对华出口,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增量已成为拉动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动力。11月份,“一带一路”区域指数为155.40点,创指数发布以来最高值,环比上涨7.8%,同比上涨13.5%,增速明显好于我国进口总体水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