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商船会馆和沙船【史略】

沙船在上海的航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沙船运输业是上海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宋史·兵志》中最早出现“防沙平底”船的记录。沙船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明代,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皇明奏疏类钞》就记载了沙船的名字。嘉靖八年,在官员黄绾的“弭江盗疏”中,4次提到长江下游江面上的沙船,并详细对沙船的船种、改造、管理、使用作了介绍,说明黄绾对沙船及其船户在江南一带的活动非常熟悉,也印证了沙船业在江南一带发展迅速。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颁布废除海禁的命令,沿海运输贸易得到发展,上海日益成为沿海航运中心,沙船也成为南北货物流通的主要运输工具。到乾隆年间,上海港口已经非常繁荣,“往来海舶,俱入黄埔编号,海外百货俱集”。清嘉庆年间是上海沙船业发展的高峰时期,清代科学家齐彦槐在《乙酉二月奉委赴上海查办海运事宜通禀各宪稿》中记载:“乾嘉时期,上海沙船有3000多号。道光六年,江苏巡抚陶澍组织招雇沙船等1500余艘,从海上运送漕粮163万石直至天津和直沽。”由此可见当时上海沙船业的海上运输能力。

沙船的出现提升了海上运输能力,满足了当时沿海南北物资交换的需要,推动了区域商品市场的形成。从上海城镇商品市场来看,沙船运输业推动了豆业、钱庄等行业的发展,对上海城镇的商品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随着沙船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上海沙船商进入了活跃期。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上海沙船业主成立了上海南北航运行业性组织——商船会馆,这也是沙船业主建立的最早的行业性会馆。清乾隆年间,商船会馆成为上海妈祖信众的主要聚集和活动场所。到光绪年间,商船会馆作为行业性会馆,成为沙船商聚集的场所,同时又是他们负责督促沙船商遵守行业规则,探讨发展业务、调解同业纠纷、平均同业利润的重要机构。近代以后,海运主要依靠机器火轮,大批沙船因业务不足被迫停驶,沙船业发展迟滞,商船会馆受到外国航运业的挤压,上海沙船业逐渐衰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