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4月26日在大连举行下水仪式,下一步继续舾装后可进行出海试航。这艘完全国产化的航母于2013年11月开工,短短三年多完成主体建造和主要系统设备安装。举国关注的幕后,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百年海军梦想付出的巨大心血。

泪光闪烁的刷屏潮流中,难忘4·23海军节那一波刷屏。被千万网友戏称“局座”的张召忠将军,在网络直播中谈起海军的往事、南海的辛酸当众大哭四分钟:“我们国家军费那时一年就几十亿美元,到2000年也不到100亿美元,还不如我国台湾地区。海军一年连一艘小护卫舰都造不出来,我们受了多少窝囊气才有了今天!”

中国现在自己造航空母舰,万千网友同样为之潸然泪下。眼泪为谁而流?每一个了解近代中国史、海军发展历史的人们都会感同身受,这眼泪里饱含着真挚的爱国情怀、海军情结,流露着华夏儿女祈愿祖国强大的共同心声。

  单帆木舟的浩叹

这是一个屡屡提起的心酸往事: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到海防重镇威海进行设防勘察,竟然找不到一艘可以开动的军舰渡海,无奈中只能租用渔船上岛。

精良的装备是打赢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着海军建设发展的质量。初创时期的海军装备家底微薄,在战火中残存的“万国造”舰船性能落后,形同古代舟师的木船、帆船还占有不小比例,浩瀚海洋上看不到国产装备的片帆只影。

68年前的今天,伴随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国民党海军开明将领纷纷率舰起义投诚,但先后遭到国民党飞机疯狂轰炸,侥幸逃脱的“重庆”号巡洋舰、“长治”号护卫舰只能自沉水底以保存实力。仓皇逃离大陆的国民党军队没有忘记对修造船厂“搬空、运光、炸毁”,强行掳走造船技术人员及图纸,企图将新中国海军扼杀于襁褓之中。

海军装备是近现代工业的结晶,近代海军装备的悲惨记忆并不止于此页。万里海疆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肇始于缺乏国产化的巨舰利炮对抗海上列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沿海众多岛屿依然被敌对势力占领,西方反华集团围绕两大岛链的海空军基地扼住进出要道,发展海军反抗侵略成为新中国生存的关键。

蹒跚起步的艰难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技术基础极度薄弱,代表国内造船先进水平的江南造船厂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巡逻艇下水时,不曾想竟然倾覆沉没。1952年海军组织多家船厂通力合作,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50吨级巡逻艇终于试航成功并开始批产。

面对四海未靖、列强封锁的严峻形势,建造和修复军舰成为当务之急。1949年10月下旬,南下作战攻无不克的第十兵团在金门战役中,就由于输送船只数量少难于补充,一支南征北战的陆上劲旅无奈饮恨弹丸小岛。在修复和新造海军登陆舰艇基础上,我军1956年发起攻占一江山岛三军联合作战一举成功。

立足于建国初期的国情,海军以发展快艇、潜艇和航空装备为重点,组织国内船厂新建改造炮艇,并引进技术仿制鱼雷快艇,使一批国产舰艇装备在保卫东南海防战斗中功勋卓著。水兵们在战斗中都异常英勇,敌我舰艇从千米之外打到两舷相接,水兵们就向敌舰扔手榴弹,甚至端枪跳上舰艇展开肉搏战……这些场景被拍成战争电影后震撼和鼓舞了万千国人。

装备落后却敢“亮剑”,除了人民海军宝贵的革命战斗精神,也有现实装备条件的被逼无奈。“小艇打大舰”以劣胜优成为中外海战史上的奇迹,但并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然规律。

  自力更生的壮歌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近2亿美元向前苏联购置海军装备,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约20亿美元。我国四大工业城市的命名被赋予4艘驱逐舰,寓意中国人要靠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建造军舰,这更加激励海军装备战线官兵奋发图强。

海军航空兵早期的螺旋桨飞机,图为从苏联购买的杜2飞机

海军组织购置验收苏联海岸炮、水上飞机、轰炸机、水陆坦克的同时,在人才、技术、资金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边试验边生产,从引进、仿制到研制,催生了新中国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潜艇,第一枚瓦斯鱼雷、第一型舰炮……人民海军五大兵种装备建设在短时间内初具规模。

发展核潜艇装备,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视野的延伸。起初由苏联提供援助,但由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协定并撤走所有专家,中国核潜艇事业被迫中断。毛泽东义愤填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事实上,从核潜艇、鱼雷快艇、护卫舰的仿制到国产化研制,都是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批示,在海军指挥协调下艰难筹组并建立生产线。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国产第一代海军装备,逐步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试验到使用维修的完整体系和全国范围的配套协作网。由于国家的军费有限,海军装备坚持“多研制、少生产”,同时始终坚持建为战的理念,有效保证部队作战训练急需。

西沙自卫反击战是人民海军第一次远离大陆作战,第一次使用武力收复被外国侵占的岛屿。外军派出的美制主力舰总吨位是我参战舰艇3倍多,我海军官兵驾驶着完全国产化的护卫艇、猎潜艇从海南岛长途奔袭,取得击沉1艘,击伤3艘的辉煌战绩,并乘胜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彻底解决了西沙问题。

长风大浪的洗礼

改革开放使国家科技实力迅速提升,海军武器装备进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的新阶段,舰艇反潜、反舰、防空、电子对抗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得以攻克。1988年,我国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取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90年代,人民海军高技术装备建设取得巨大成绩: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浮出水面,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第二代国产导弹驱逐舰成功下水列装,“飞豹”歼击轰炸机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万吨级综合补给舰游弋大洋……

1999年南联盟的那声炮火引爆了中国的愤懑,发展信息化程度高的新一代海军武器装备成为当务之急。短短几年间,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监造任务量成倍增长,具备区域防空和超视距打击能力的052C型驱逐舰先后服役,标志着中国战舰群朝着多用途、远海作战的方向发展;054系列护卫舰陆续入列,成为兼具防空、对海、反潜的“海上多面手”;新型导弹快艇隐蔽性、机动性强、突击威力大,被称为“海上无影利剑”;两栖船坞登陆舰,新型气垫登陆艇、新型猎扫雷舰、大型保障船等各型舰种纷纷启动“下饺子”模式……及至如今,海军舰艇装备正逐步向信息化、隐形化、攻防兼备的方向发展,新型战舰的舰载武器实现全面升级换代,综合作战装备体系得到明显优化。

装备建设这些年成就斐然,但中国战略环境复杂化的速度似乎更快,军事力量至今仍属于中国综合实力中的那块短板。航母及编队的快速成军,正倒逼着海军各项建设转型发展,也昭示着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的强军实践。

  云帆高扬的跨越

西方军事理论认为,海军本质上是进攻性的军种,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就难以发挥作用。拥有逾10支航母编队的美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海域。航母编队可以游弋于世界大洋,成建制地部署在关键海域,既可以用于威慑,也可以用于实战;既可以控制海上战略运输通道,也可以打击陆上纵深目标。在可预见的将来,航母编队仍将是世界海上力量的核心。

我国海军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建造及训练集中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军力的提升,为国家和平发展和利益保护提供有力支撑。航母编队的成军将对海军建设和发展将有很强的牵引带动作用,直接刺激和推动与之适配的大型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潜艇、舰载机等各型装备研制生产,也间接促使近海作战装备淘汰或升级。

小艇负责近岸防御,大舰方能勇闯大洋。人民海军靠“小艇打大舰”以劣胜优创造过海战史上的奇迹,但并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然规律。经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储备投入和连续投入,人民海军舰艇装备近年来进入“厚积厚发”的井喷阶段。就在第二艘航母下水的大连造船厂,依然仍有崭新的铁甲战舰在泛着光芒,有的彩旗飘扬即将交付,有的已经完成舾装静待试航,有的刚刚下水就“霸气外露”……

航母工程的持续推进也促进着中国海军造船能力、科技研发能力乃至整体装备水平的进步提高。由于辽宁舰最初改装于一艘旧航母,中国在续建改装完善过程中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势必逐步掌握航母建造规律特点,将各方资源都集中到国产航母研制过程中。可以坚信,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航母战斗群威慑力的提高,有赖于航母本身设备融合、舰机融合、航母与周围护航舰艇信息交互高度融合,对几百公里半径的信息源进行汇总、分析,实时为海战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航母战斗群的成形,让海空战空间由早期的二维空间拓展为三维乃至多维,活动范围可以延伸到中远海海域乃至大洋,从而驱动人民海军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远洋舰队。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一步试验试航会待何时?是否再造新航母?按照国际上航母编队通行的“三一原则”,一艘值勤,一艘训练,一艘维修,至少要有三艘才可以形成内部循环,只有2艘可能会首尾不能相顾。当中国航母建设启动“下饺子”模式,世界将会怎样?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但坐拥若干驱护舰侧卫的超级航母舰队,将随时能向来犯之敌发起反击!当然,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不代表雪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