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也就是197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一条远洋航线获颁了大会奖。这事听起来很有趣,“航线”这种东西,怎么就能和“科学奖”牵扯起来了呢?这个故事还要从一艘叫“耀华号”的轮船说起。

开进了广州港

1967年,法国大西洋西海岸卢瓦尔河口右岸的重要造船基地圣纳泽尔造船厂中,开出了一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五星级游轮。它长150.28米,宽21.28米,总吨位10298吨。这就是“耀华号”。现在这艘船,以“东方公主”之名停泊在天津的外滩公园中,成为知名的景点。

1965年,即中法正式建立邦交关系一年以后,受中国政府委托,“耀华号”在圣纳扎尔市开始建造。1967年交付给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后,起初它的角色是参与外事活动,以“友好使者”身份频频出访于亚非各国。它还曾承担过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重大援外工程人员的运输工作,被人们称作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友谊的“海上桥梁”。它在中法交往史上的作用也受到重视,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中,就包括了在圣纳泽尔举行的“耀华号”展览,还有少年时于首航前曾登上“耀华号”的当地居民专门赶来观展。

2002年,天津塘沽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以850万元买进这艘船。它随即从广州港驶出,历经1480海里,于25日12时左右抵达天津塘沽新港船厂。在那里,它最终被改造成一个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档酒店。据当时的新华网记者从天津发出的报道,这艘船曾经几易其主,几度更名。先是往来于中日之间,后来转卖给中国香港一家公司,改名“海龙星”号,作游轮使用,据说生意非常好。后又改名为“东方公主”。驶往天津时,该游轮仍装修豪华,包括影院、卡拉OK、游戏室、餐厅、桑拿房、游泳池等设施,可乘载350名游客。

一个勇于探索的船长 发现了“习惯航线”的问题

《广州市志·交通运输志》收入了“耀华号”的一篇“专记”——《中坦航线》,可见对它这次远洋航运史上的创新之举的重视。根据“专记”我们可以一睹当时的情景:20世纪70年代初,“耀华号”行驶中国至坦桑尼亚航线,横渡印度洋,往返于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与达累斯萨拉姆之间。为避开礁区,这条航线习惯上在南纬2°、东经74°转向绕行,但增加了航程。1972年,“耀华号”船长王光桢试行新航线,把转向点北移,在马尔代夫群岛最南端的阿杜环礁以南15海里处转向,结果缩短航程28海里,节约一个多小时。此后,王光桢对阿杜环礁的形状、地貌、岛高、陆地设施,雷达发现距离、无线电指向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取得数据。在当时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下,这种数据论证为行驶该航线提供了依据。

随后,王光桢继续对该航线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该航线在相同吃水、相同主机转数和相同风向力的情况下,回程和出航时间相比,从10月至次年4月缩短8小时~10小时,其他月份也缩短1小时~4小时,从而发现季节风流对航速的影响。为利用季风顺流,避开季风顶流,采取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航线的方法:在东北季风期间,开航选择南纬1°30′水道,从马尔代夫群岛中的礁群中通过,比以往缩短60海里,又利用较强的季风西流;回航则走阿杜环礁以南航线,避开季风顶流。在西南季风期间,季风流与东北季风相反,因此选择与上述相反的航线,经济效益明显。

由于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的明显提升,这条新航线的开辟被列为国家科研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从黄埔起步 中国的远洋航线逐渐遍布全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草创到渐趋成熟的中国远洋船队,在世界各地开辟新线路。据中国远洋网站的记述,1961年4月28日,“光华号”远洋客货轮在广州黄埔启航,开往印度尼西亚首府雅加达接运华侨,从而吹响了我国远洋船队走向世界的号角,划出了新中国自营船队通向世界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中国至印尼的东南亚航线。

以此为起点,1961年6月16日,我国建造的和平轮首航缅甸仰光。7月9日,开往海防,先后开辟了中国-缅甸、中国-越南航线。8月1日,另一艘国产船友谊轮首航斯里兰卡科伦坡,开辟了中国-斯里兰卡航线。1961年12月,和平轮从广州黄埔航抵新加坡,开辟了新马航线。1962年4月30日,国际轮从波兰出发后经伦敦、安特卫普和卡萨布兰卡回黄埔,开辟了欧洲航线……

“耀华号”的远洋航线探索,是中国远洋航线不断拓展的重要时期中杰出的代表。王光桢20世纪80年代接受中远内刊记者采访时,曾经详解他是怎样一步步证明这条航线的安全性的:“在1972年,我驾驶的耀华轮曾几次在白天经过阿杜环礁,从东驶近17海里时,可见数根杆状物,像大船的后桅立于海面,这是礁上名叫冈岛的机场天线;距16海里时,能看清岛屿、大树;距6海里时,能看清港内锚泊的油轮。这些我都一一做了详细记录。”“记得在一个夏天的晴夜,耀华轮在距阿杜环礁37海里时,可见水平线一片亮光,但范围不大。距19海里时,可见闪烁的盏盏红灯;距15海里时,可数清红灯的盏数。当飞机在空中飞翔时,还可见到无线电天线塔上显示的灯光。”“在阿杜环礁西北面还有一个HITADDU小岛。岛上有无线电指向台,信号GN,频率为317千周,作用范围500海里,日夜工作,是一个极好的助航标志。如果把它作为绕过该礁区的可靠导标,那么,在距阿杜环礁500海里的海面上,不论天气好坏,随时都有船位可测,航近阿杜环礁15海里,安全是没问题的。”

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改变习惯,并证明改变是有利的,更需要巨大的努力。王光桢和“耀华号”的探索,是好奇心的胜利,也是科学论证、严谨态度和长年实践的胜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