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浙江舟山一海海运有限公司大管轮刘骥钏登船出海,这是他2011年春节之后的第一次出海。

  刘骥钏已经有15年的航海经验,他们的船负责从中国北方把煤炭运到江苏、浙江等地。“前几年每吨煤的运费140元左右,最高的时候达到170元;现在每吨煤的运费六七十元,夏天淡季的时候只有三四十元。”刘骥钏对《浙商》记者说,“我们这艘船能装2.5万吨,跑一趟与以前相差200多万元!”

  《浙商》记者查询了国际海运权威衡量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2011年3月22日,BDI报收1543点;而在2008年5月20日,BDI指数摸高到11793点。这一国际海运市场的晴雨表,显然是造船业的一个镜像,也是造船业发展趋势的先兆。

  走出低谷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波罗的海指数持续暴挫,从11793点跳水至663点。随着与经济高度关联的航运业陷入困境,造船业也随之逐渐跌入低谷。在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2009年大宗商品进口激增,BDI指数也由此反弹到4000点以上的水平,带动大批新船在2010年下水。

  “现在造船业虽然还处在低谷,但比前两年稍好一些了。”浙江一家船舶修造企业副总裁董某告诉《浙商》记者,“与航运业相同,造船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高峰的时间短,而低谷的时间长。199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行业低谷,市场走出低谷花了差不多五六年时间,我估计这次走出低谷也起码需要五六年时间。”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9倍;截至2010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2010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尤其是新承接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由此可见,中国造船行业正日渐走出行业低谷。

  船舶业复苏的迹象,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涌入。2011年初,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旗下的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决定介入造船产业,牵头与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浙江凯富律师事务所三方合作共同发起设立浙江船舶产业基金,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投资浙江省内船舶制造业、船配业、船运业等船舶制造相关产业。

  “2010年造船业出现复苏迹象,我们预计会在未来两三年达到一个高潮。”浙江凯富律师事务所船业金融负责人唐龙虎对《浙商》记者说,“造船有两三年的周期,如果现在不下单,再过两三年到高位就来不及了,现在造船企业接到的订单逐渐增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