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季度,在中央继续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增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平稳增长2011年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1446万载重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承接船舶订单10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1%;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004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2%。

  (二)船舶出口继续增长一季度,出口船舶完工1220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4.4%;新承接出口船订单880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80.7%;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6514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6.9%。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79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船舶制造业621亿元,同比增长18.2%;船舶配套业22亿元,同比增长5.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3亿元,同比下降59.6%。

  (三)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2011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1]船舶工业企业151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78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船舶制造业1291亿元,同比增长22.5%,船舶配套业197亿元,同比增长33%,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71亿元,同比增长23.4%。

  (四)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11年1-2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船舶制造业567亿元,同比增长27.1%,船舶配套业96亿元,同比增长32.5%,船舶修理及拆船业95亿元,同比增长37.5%。1-2月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船舶制造业43亿元,同比增长45.3%,船舶配套业5亿元,同比增长11.7%,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亿元,同比增长10.9%。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船市需求结构变化,适应市场能力急待增强2011年一季度,全球船舶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从成交的船型看,集装箱船成交持续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更为迅猛;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的订造量大幅攀升。尤其是节能环保型船舶更为船东首选。全球新船订单的争夺已经体现于技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目前,我国船企产品结构以散货船、油船、中小型集装箱船为主,在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技术优势不足。开展船舶产品进一步研发,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是十分紧迫的。

  (二)散货船市场低迷,交船难矛盾突出年初以来,在散货船运力严重过剩和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散货船运费暴跌,多数船东出现亏损,致使散货船交付更加困难。在造船市场状况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一季度撤单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共撤消船舶订单21艘、107.5万载重吨,占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57%,其中大部分为散货船。

  (三)船企融资困难,资金短缺较大造船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船舶产品建造周期长,建造过程占用大量资金。金融危机以来承接的船舶订造在付款比例上有很大调整,交船前付款比例从最高点80%下降到40%,甚至降到20%,造成企业建造期间生产资金缺口较大。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控制银行贷款额度致使不少船厂融资出现困难,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

       三、建议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适应市场需求针对当前国际船舶市场主流船型需求不足,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等特点,各企业要加强市场研究,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加快对“新规”的研究,加大新船研发的力度,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尽快推出符合新规则、新标准,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船型。加强管理,确保造船生产的持续和稳定针对目前依然存在“交船难、接单难”等情况,各企业更应高度重视企业的管理。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其次,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第三,要加强对外用工的管理,提高其劳动技能,稳定外用工队伍。 

   [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起提高工业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经测算,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依据新起点标准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结构和速度数据,与依据原起点统计的相应数据相比,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