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加紧研究造船工艺,谋求新突破。资料室 供图

当全球造船业陷入低迷状态,国内造船业也处于困境时,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却满园“春色”,实现了生产经营的“稳增长”。这其中的秘诀在哪里呢?带着疑问,笔者近日来到浙江造船公司进行了采访。

进军高端市场 订单排至2014年

据了解,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排至2014年,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揽入怀中。

一路走来,呈现在笔者眼前的,还有另一番与众不同的“春潮”:在象山港,浙江造船公司的生产基地上,一艘艘巨型船只依水而泊,一字排开;高耸入云的吊架挂起货物左右移动,装载着分段的平板车来回穿梭;船板上、车间里,头戴钢盔的造船工人在飞溅的焊花中挥汗忙碌。

热火朝天的场景,成为这条海岸线上最耀眼的风景。

“这艘船的型号为GPA696,是一种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科技含量世界领先,目前该型号的船,我们公司已经接了10个订单。”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办工作人员王亮介绍说,“旁边这艘是SX130,代表了世界海工船高水平,它的‘X-Bow’船艏是国内首制,可以保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平稳航行,安全性极高。”

如果要拿海洋工程船和散货船作对比,有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1艘5000吨级的海洋工程船,价值高达7000万美元,其耗费的钢材不过2200吨。而1艘11.8万吨级的普通散货船价值不过3000万美元,其耗费钢材就要1600多吨。“海洋工程船主要贵在它的科技含量上。”王亮解释说。

去年,当全球造船业深陷泥沼时,浙江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交付了20多艘高端海洋工程船,其中SX130、PX105、GPA696三种船型都是全球首制。这表明,浙船公司在全球海洋工程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转型升级 应对行业“寒流”

早在2003年,当造船业形势一片大好时,浙船公司就开始进军海洋工程船领域,提早转型,从而在后来的危机中寻到无限商机。

有关人士分析,造船业产能激增并过剩,同时受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影响,全球贸易量下降,航运业陷于低谷,是导致目前造船企业日子不好过的两个主要原因。

提早进行战略转型,是浙船公司成功的重要法宝。

几年前,浙船公司和其他造船厂一样,主要生产吨位大的散货船。后来,浙船公司董事长梁小雷“嗅”到了潜在的危险,他敏锐地洞察到,普通海运船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若长期如此,必定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市场波动,很容易陷入危机。

凭借个人对全球船舶制造及海运市场的观察力,2003年,梁小雷带领浙船公司开始进军海洋工程船领域,并把竞争目标锁定在当时为欧美、新加坡等国家所垄断的海洋工程船制造市场。从此,浙船公司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转型路。

“专注海洋工程船的设计和建造,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这一明确的战略定位被提出后,浙船公司发现,“海工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以及与国际人才和领先技术资源的互动配合。”因此,他们开始精心布局海工船市场,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在引进众多国际人才的同时,吸收并积累了大量世界先进船舶的建造经验,为己所用。

事实证明,浙船公司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初,公司投资14亿元建造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产线,可同时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2008年,第一艘海洋工程船正式交付使用,实现了浙船公司由制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普通船舶向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船的转型。2011年,浙江造船产值超过52亿元,其中海工船占据了80%,而且随着海洋工业的发展,这一订单还在继续增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