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全市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优化提升海洋产业能级为主线,坚持江海联动、海陆统筹,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2、基本原则(1)坚持江海联动,海陆统筹

  按照国家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海洋发展要更加注重河口和海洋联动发展、海域和陆域统筹发展、江浙沪沿海区域协调发展。

  (2)坚持科技创新,保护为重

  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引导作用,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要更加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海洋资源优化配置中,要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

  (3)坚持优势引领,提升能级

  要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优化调整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先进制造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

  要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和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依托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进上海海洋事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海洋发展要更加突出海洋作为上海重要战略空间资源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海洋在服务城市转型发展、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更加突出上海海洋向深远海发展的巨大潜力。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原则,海洋发展突出以下重点:

  1、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为重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战略,结合本市“十二五”新型产业体系布局,上海要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现代服务业聚焦发展海洋金融服务、现代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服务及航运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先进制造业聚焦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通过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带三圈七片”的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以源头控制、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上海基本生态网络建设目标,根据上海河口海洋环境特点,重点实施“健康海洋上海行动计划”,主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行动、生态修复行动和环境保护行动,进一步改善河口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3、以集聚力量、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科技兴海战略,整合海洋科技资源,集聚海洋科技力量,以增强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和海洋综合管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4、以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为重点,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海洋公共服务,以加强海洋法规和规划、海洋执法、海洋应急、海域行政许可、海洋信息化等五项管理为重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四)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本市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综合管理达到沿海省市先进水平。基本形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友好、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管理科学的海洋事业发展体系,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为:

  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10%,高于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

  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完成国家对本市入海污染物削减量目标,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行动,使海洋生态环境逐步修复。

  进一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进一步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十二五”主要任务(一)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全市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

  1、重点发展海洋服务业

  (1)海洋交通运输业

  重点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合理调整港口布局,提高码头泊位的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保障长江口深水航道畅通,建成以港口为枢纽,水陆畅通,设施完善,内外辐射的现代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统筹口岸开放资源,进一步完善上海水运口岸开放格局。到201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保持在6.5亿吨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增至3300万标准箱,确立上海港作为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港的地位。

  (2)海洋航运服务业

  在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推进港区联动、港城联动、航运和金融贸易联动,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交易和航运信息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上海航运交易所服务功能,开展船舶交易签证、船舶拍卖、船舶评估等服务;发挥上海港航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和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叠加整合优势,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培育和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市场,建立并完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

  (3)滨海旅游业

  围绕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着力发展崇明三岛、浦东滨海、奉贤和金山海湾休闲旅游业,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吴淞炮台湾公园、崇西明珠湖、崇东陈家镇地区、奉贤生态海岸等旅游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上海邮轮产业,依托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形成世界邮轮旅游航线重要节点。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展示交易、海洋文化旅游、会务论坛等相关产业。

  2、做大做强海洋先进制造业

  (1)船舶工业

  抓住世界船舶工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坚持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在现有船舶工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优化发展三大主流船型,重点发展超大型原油运输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洋钻探船、豪华邮轮、游艇、海洋勘测与海底布缆船舶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加快发展船用主机、船用辅机和通讯导航等关键配套产业。加快长兴岛、外高桥等船舶制造基地和奉贤游艇制造基地建设。到2015年,船舶工业达到年产1600万吨的造船能力,实现1300亿元的船舶工业及船舶配套业总产值。

  (2)海洋工程装备和建筑

  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重点开发海洋钻井平台、水上工作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设备。研制大深度潜水器、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深海潜网设备等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优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布局,推进长兴岛、临港等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建设,形成北部以长兴岛为依托、南部以临港产业区为依托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深化海上城市工程建设研究。到2015年,实现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等三大板块形成400亿元产值。

  3、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1)海洋生物医药

  发挥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作用,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生物资源中心,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增加海洋生物医药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加强海洋生物优良品种开发。

  (2)海洋新能源

  发挥海上风电建设率先示范优势,建设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临港、奉贤海上风电及扩建等项目,新增装机容量约60万千瓦,初步形成东海大桥、临港和奉贤三个海上风电基地。同时加强对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4、调整转型海洋渔业

  结合海洋渔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标准化渔船改造进度,推进横沙等标准化渔港建设,购买和建造金枪鱼围网船只,推进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索大型拖网后备渔场,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