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权威数据显示,1950年-2013年期间,全球有1.5亿吨的塑料进入海域,到2020年,进入海洋的塑料有可能超过2.3亿吨。海洋垃圾正进入人类警觉的视野……

   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称,在过去40年里,漂浮在东北太平洋上面的塑料小碎片的数量增加了100倍。

  被丢弃至海洋里的塑料废品不会沉入海底,它们要不断地在阳光和海浪的作用下分化、降解,最终变成指甲盖大小的碎片。当然了,这些微小的残片最终会被海洋生物摄入。

  海洋塑料污染究竟有多大影响?当前又有哪些治理措施?

  塑料垃圾横行全球海域

  海洋废弃物包括各种不同来源的垃圾。人们普遍认为,大部分废弃物是通过海岸线及河口进入海域的陆源废弃物。据专家估计,75%的海洋废弃物是塑料。

  198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一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预测部分北太平洋环流(NPG)——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NPSG)将出现塑料废物积聚情况。1997年,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船长在途经这一地区时发现废弃物大量聚集,消息发布后引起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北太平洋环流(NPG)是全球五大海洋环流之一,在五大环流的辐合带中,包括垃圾在内的漂浮物容易在这里的平静水域积聚。

  由于《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和《1973年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国际公约》(MARPOL)的陆续通过,海洋废弃物问题早已被摆上全球议事日程。不过,上述两大公约仅涉及平台、航空器及船舶废物的处理,但不涉及陆源废物的处理。

  此后,针对海洋废弃物的全球性倡议不断出现: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海洋废弃物进行讨论;2013年4月欧盟委员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预防和管理海洋垃圾;2013年在夏威夷举行的第六届海洋废弃物国际会议就海洋废弃物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分解难”致其成“隐形杀手”

  海洋塑料废弃物积聚呈愈演愈烈之势,分解时间早已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

  大多数塑料却无法在海洋环境中完全分解,但可以在阳光照射和海洋环境中发生降解——光降解。塑料经过光降解将分解成很小的碎片,漂浮在海面上或沉入海底。

  海洋塑料废弃物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环境影响在于:吞食海洋废弃物可能造成海洋生物营养不良、中毒、挨饿、无法生育甚至死亡;珊瑚和植物遭受物理损伤甚至窒息而亡可能造成海洋栖息环境的改变。对经济影响在于:包括清理沙滩垃圾的直接费用,沙滩污染导致旅游低迷,渔船捕鱼量减少或鱼类遭到污染,以及缠绕物对船舶造成的直接损坏。

  据估计,北海地区所有北方白腹穴鸟中,有95%的胃中有塑料。根据已知情况,全球有超过267个物种因缠绕物和吞食海洋废弃物而受到影响,其中包括86%的海龟、44%的海鸟以及43%的海洋哺乳动物。1992年,日本因海洋废弃物而受损的船舶修理费就花了42亿美元。

  DNV新概念船有望破题

  五大环流覆盖了1.45亿平方公里的持续移动海面,塑料聚集度波动较大。专家表示,如果一艘清理船每天可以清理5平方公里的海面,要对环流表面清理一遍需要1000艘清理船花费80年的时间。

  海洋健康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DNV(挪威船级社的简称)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分会携手合作,通过“Plastic Aquatic”项目对海洋塑料废弃物问题进行全面评估,该项目重点关注诸如北太平洋环流(NPG)等塑料高聚集区。

  Spindrift是DNV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分会开发的一艘新型科考船设计概念。这艘全长85米的科考船能支持38名科研人员在海上工作90天,为他们提供一套灵活的科研平台,以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并对塑料收集解决方案进行测试。新型科考船配备了从空中和水体有效监测海洋的系统,该设计旨在灵活处理不同的收集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在船上设置能自由起降的小型无人机以增加船舶的可视范围;高空缆绳或氦气风筝以便及时发现船舶附近的大型废弃物;自航并勘测海流的无人驾驶船舶,勘测水下10米范围内的海流情况,并能发现和跟踪大型废弃物,该船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可独立航行长达数周的时间。此外,船上还考虑设置观测球、自主水下航行器、卫星、跟踪漂浮废弃物的浮标灯、遥控潜水器等。

  此外,Spindrift将在船上对收集的废弃物进行处理,这些废弃物主要用于科研目的。废弃物处理将经历生物材料清理、分类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

  当然,无论是将塑料转化为船用柴油燃料还是采用陆地升级回收方案,都有待深入研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