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今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船舶市场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但我国有过半船企仍是接近“零”接单,目前来看,订单主要集中在大型船企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张圣坤是在即将在明天举行的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根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发布的国际船舶市场报告,前三季度,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307艘、3022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计,同比增长62.65%。其中,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为579艘、1168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计,同比增长83.35%,占全球订单总量的38.6%,位居世界第一。

但张圣坤指出,这1168万修正总吨的接单量都集中在中国69家船企中,其他80多家企业均未斩获,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处于停工状态。张圣坤说,订单主要集中在大型船企手中,中小船企获得的订单少之又少,有些造船企业不得不接订单,但处于微利或者亏本的状态。

比较而言,从订单结构看,韩国船企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和成品油船接单方面明显强于中国和日本企业。

因此,张圣坤认为我国船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关停并转”也是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大型造船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发展新能源船舶,节能型船舶,这些都符合未来的行业发展和竞争趋势。”

据记者了解,在这届高级海事论坛上,一些国内展商将借机推出适用于深水、极地等特殊作业环境下的设备和产品,而交通运输部所属企业及船舶工业两大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也启动重大项目,并且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