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在广东省为期一周的粤港澳合作调研,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指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探索中,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理应成为新时期促进港澳与内地经济社会转型的窗口与桥梁,各方面共同探讨建立“优势互补、合作互动、错位竞争、共同繁荣”的合作、发展新模式。

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是广东省内现有三个国家级粤港澳合作平台,近年着力发展高端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引起香港社会关注和一定程度的担忧。

张燕生坦言,粤港澳合作或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下一步怎么走,各方都面临新一轮探索;面对内地城市竞相发展金融业,香港方面的紧张是正常的。毋庸讳言,香港和上海、深圳之间确实是有竞争关系。

他说,当前转型过程中,各地都会希望“我所发展的优势产业是独占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内地经济是大国经济,在各行业的发展都是全域、全产业链的,香港的核心议题应该是怎样发挥好自身优势,真正转型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

张燕生强调,无论深圳、香港还是上海,它们理应不怕竞争,更愿意开放合作,形成综合性组合优势。香港的优势,在于人才、城市、市场、资本与产业的国际化,有知名外资银行高管曾向他指出“上海与香港的国际化差距可能有50年”;上海则在本地化,在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内需市场服务方面更具优势,香港于此一方面也有很大差距;至于深圳,将有很可能成为全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成为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人才云集之地。

以香港金融优势和深圳前海金融开放的对比为例,张燕生指出,深圳金融业最可能走出一条为创新科技产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包括探索差异化的产融、城融、创融合作新模式,“这里会有一批批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产生和壮大发展,成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创新产业集群”。而这并非香港金融业的强项,且深圳需要香港与国际高标准规范对接、辐射整个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其支撑。

作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专家,张燕生对于广东各地的发展有深入调研。他强调,当前不能再用前35年的改革开放模式来展望未来35年,过去的趋势不会延续下去。今天的粤港澳合作平台要探索新模式,探索从低成本、低价格、低增值走向高增值;从低收入、低支出、低品质走向高品质;探索粤港澳全面合作进行制度、技术、商业模式、市场、管理组织各层面的创新。

“一个基本结论,这些平台与港澳优势产业之间都是错位竞争的,不像人们担心的那样会发生同质竞争和恶性竞争。”

粤港澳合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应承担新一轮的国家使命和国家战略。张燕生特别提到,现有各平台,不仅要为所在地方下一步发展服务,还应成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又一轮尝试。例如,横琴2012年上半年引进商事登记制度后,当年年底就在珠海全市进行了推广,今年此项制度将推广全国,“这就是引进国际高水平、高标准制度规范方面的成功案例”。

粤港澳之间能否建立起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共同体,张燕生认为,下一步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在内地和港澳转型需求之间,以现有三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为试点,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创造“优势互补、合作互动、错位竞争、共同繁荣”合作新模式。

至于港、深、沪未来金融版图,他希望,三城之间应该是开放合作,像股份制公司一样把利益内生化,形成共荣共损的利益共同体。让香港更加国际化,前海更加创新化,上海更加内外一体化,共同打造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