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如果到了“砸锅卖铁”过日子的地步,其境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十分残酷,出现企业“砸锅卖铁”的现象,并不稀奇。很多企业在经营不好、生存困难的时候,都曾有过“砸锅卖铁”的现象。但是,有些现象,却不是用“竞争”二字所能解释与说明的。

如今,在中国航运领域,就出现了多数企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砸船卖铁”保命过日子的现象。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2年共有6家航运企业通过变卖船只或集装箱等“家产”筹资度日。这6家公司为长航凤凰、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海海盛、宁波海运和中昌海运。而这6家企业,皆不是规模很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而是常说的航运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企业。

那么,为什么这些企业也会陷入困境,需要通过“砸船卖铁”才能活命、才能勉强过日子呢?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外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佳,造成整个航运业不景气、企业运行困难等。

我们承认,这些理由确实是造成航运业行业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但是,造成中国航运业集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客观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算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开始恢复,按照中国航运业目前的产能,多数航运企业仍然难以走出困境,仍然会出现“砸船卖铁”过日子的现象。

问题在于,“砸船卖铁”,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线生机。但是,这样的生机,实在太过渺茫、太没有生命力。因为,无论是国际经济形势还是国内经济形势,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更不可能对航运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中国的航运企业,必须做好长期渡“冬”的准备,必须重新洗牌。

类似现象,在光伏、风电、钢铁等行业同样存在。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因为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不景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逾越、而又很难逾越的一道难题。因为,尽管很多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也有太多的企业因为这一问题陷入困境、最终破产,但是,始终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他们仍然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悲剧。

所以,要解决这一难题,依靠“砸船卖铁”这样的手段,可谓是扬汤止沸,不会有多少效果,而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机制、管理等各个角度入手。特别是投资体制、政绩考核机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难度之大,又不能不令人担忧。航企“砸船卖铁”保命过日子,实在是无奈之举,但是,更无奈的,就是有多少企业和投资者能够吸取教训呢?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又能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做些什么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