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性科研院所,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长期以来都是集团公司及其所属机构的重要“智囊”,具有顶层设计“总策划”、战略引领“总负责”和智力支持“总军师”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尤其是集团公司2013年度工作会议之后,集团公司全面转型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让综合院上下感受到了转型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并认识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自身必须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转型是一种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当下,综合院推进全面转型发展,正当其时。”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琪接受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

做大做强咨询服务 抓牢核心竞争力

全面转型必然要求综合院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业务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对于综合院来说,牢牢抓住咨询服务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全面转型的根本所在,而这一切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

“事事有人做,必须事事有人管”,陈琪强调。如果一家科研院所不能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的效能,那么极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过去综合院看似机构不少,人员很多,但是并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这种大而不强的矛盾让综合院下决心在转型发展前做好组织准备,精简机构,提升效率。只有通过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厘清明晰的管理权限,划分适度的权力边界,才能最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陈琪分析道。

为了实现组织结构优化,综合院做了大量具体、细化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去年下半年就着手谋划,全院抱着‘改完再过年’的思想,做到前期有铺垫,精神有准备,转型有氛围”。陈琪介绍,综合院通过机构重组,将职能部门进行整合,由原来的6个缩减为5个;原有规模小,对难以承接大型项目的研究室进行了撤并重组,从21个裁减到14个;一些大的研究中心也进行了合并;各科室正副职领导全部竞聘上岗。这样的重组实现了研究室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互补,降低了管理成本,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队合力。与此同时,综合院还通过岗位设置、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三重保障,为实现“搭平台、建渠道、促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机构重组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既要平稳进行,也要有过渡,有收放,有制度保证。“这方面我们做得不错,员工也非常理解,他们说‘只要切实有利于推动单位的发展,我们就支持’。”陈琪不无感动地说。

有了组织有了人,综合院就拥有了夯实基础、积极开拓的资本。接下来,综合院充分依靠自身优势,发挥经济基础分析研究这一特长,重点开拓大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这一领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面向行业内的市场,也走向体制外的市场,动用社会资源、专家资源,将资源转化为竞争力。陈琪说,“综合院今后要成为大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导者,研究人员必须增强主动性,不断加大对行业专家资源的掌控力度,通过吸收人才,聘用专家,筹建顾问团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为进一步开拓业务空间打下基础。”

做活做专评估服务 提升自身影响力

“行政管理有界限,业务发展没有界限,可以主动寻求突破,”陈琪非常坚定地说。转型的方向需要开拓,转型的目标需要明确,而找准方向确定目标需要极强的行业敏感性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抢占行业空白是综合院最早确立的转型方向,找得到“空白”,就要填补空白。综合院看准了面向舰船造修企业、舰船武器装备科研单位和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业务,他们希望以此提升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

陈琪介绍,今年以来,综合院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安全生产标准的起草和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综合院已经得到了科工局的批准,现在只等国家安监总局的批复,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12年统计数据,我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达到1647家,这样一支庞大的造船队伍对安全生产评估的需求不言而喻,面对一个亟待开发的潜力市场,陈琪坦言:“我们不仅要做安全标准的制定者,安全评估的权威机构,还要成为市场的受益者,以安全培训和安全评估为抓手,力争在明年仅依靠这一项业务就能实现3千万到5千万的收入,这样一来,我们‘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就迎刃而解。”

要从跟随模式转向引领模式,就要率先做出影响力。陈琪表示,综合院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现有影响力和集团公司的要求不符,想到但能不能做到,就要靠影响力。未来,综合院如果能够成为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者,做到只要涉及这个领域,船企就能首先想到综合院,那么才算真正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影响力。

做优做精教育服务 培护潜在增长力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一个普通家庭都明白的道理。而对于一家科研院所来说,他们就是靠智力吃饭,而智力的载体就是人,培养人就离不开教育。

“我们就是要办面向船舶相关产业的企业大学。”提及综合院发展教育产业的目标,陈琪憧憬道。拥有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和中船集团党校这两块牌子,综合院在整合教育资源,开办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队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综合院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成船舶建造相关专业的高职学院,为培养人才发挥主体作用。”陈琪强调。

教育产业不仅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中船集团公司也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集团公司下属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校,而综合院也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局的政策支持。接下来,综合院希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三家企业的教育资源,兴办由央企牵头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陈琪表示,与社会办学更注重盈利不同,央企主导下的职业学校能够为学员提供真正的实践训练机会,不仅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也能提升整个区域内的技术职业培训教育水平。

其实,培育教育产业,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也是市场竞争环境对船企形成的倒逼之势。现在船企大部分工人是劳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此也导致单位产品消耗工时数较高的问题。有统计显示,我国造船企业目前每修正总吨消耗的工时数是日本的3倍、韩国的2倍,生产效率不高使得我国所谓的人工成本优势已经丧失殆尽。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返工量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已经成为我国船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船企的难题,自然就是科研院所应该对准的方向,这也是综合院在转型发展中贯穿始终的理念。在教育模式方面,陈琪介绍,综合院已经有了新的尝试,他们将自身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结合起来,力争今年做好资源的整合,明年开始招生,边发展边招生,同步推进。未来,综合院希望能培养出船舶专业技术方面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经过一定时期转型发展的探索,综合院已经总结出一条可以长期坚持的转型道路,但是正如陈琪所说,综合院转型依然任重道远,在大刀阔斧推进的同时也要总结经验、稳中求进。只要能够抓住当前的机遇,综合院成功实现全面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最终取得实实在在的转型成果指日可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