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新年伊始 开工承建新船型

据悉,1月22日,中船集团所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Gasfin Development S.A.建造的28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浮式再气化驳船(LNG-FRU)正式开工建造,这是江南造船承建的新船型。

该船入级法国船级社(BV),由德国TGE公司提供概念设计和液货系统,全船总长94.9米,型宽38.4米,配备4台6L34DF双燃料发电机,2个14000立方米的C型圆柱罐,5套再气化模块,再气化能力高达335吨/小时,是目前C型罐中再气化能力最大的小型FRU。江南造船负责此项目设计、采购、建造以及气体试验和非洲终端的再气化试验。同时,江南造船在该项目中首次承担了风险分析的责任。

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全方位合作

此外,1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与中船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仪式前,双方围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就加强战略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共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根据协议,西工大与中船集团将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工业集团。

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双方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斩获新订单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月16日,中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与国外某知名船东公司签订了一艘5.7万吨自卸改装船合同。

该改装项目主要是将一艘5.7万吨散货船改为具有自主卸货、装货能力的自卸运输船,全船总长18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8米,入级法国船级社(BV)。该船主要改装工程包括大量钢质工程,加装克令吊、发电机、卸货系统等工程;装置一套高效率自卸系统,卸货效率高达4000吨/小时,全船5.7万吨货物仅10多个小时内就能卸完。该船投入运营后将主要用于拓展非洲几内亚等国家铝钒土运输业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建设海洋强国 引领船舶制造升级

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造船业前景愈加可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也进展明显。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船舶行业已基本渡过了加速探底的结构调整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正在从产能过剩走向加速转型、优化升级,进而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

中船集团以“建造一流舰船,提供卓越服务,实现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建设。受益于行业复苏的大环境以及市场新变化所带来的积极策略调整,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中船防务为例,中船防务在民船行业的船舶订单得到了快速增长,并且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海军硬件装备升级改造提速,对于军用舰艇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而作为在军用舰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中船防务,将会迎来巨大的机遇。

我国海洋经济有着巨大的空间。海工装备、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海洋渔业、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改造,海洋服务业创新发展并领跑海洋经济,海洋休闲娱乐、涉海金融等新兴业态彰显生机活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凭借海洋经济优势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海洋已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关键一环,中船集团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