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承办2008年奥帆赛和2009年全运会赛事,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2年过去了,记者走访这些场馆发现,它们没有在奥运、全运后沉寂,或承办各种赛事,或向俱乐部出租,或作为群众运动普及场所,体育热正在青岛兴起。很多嗅觉敏锐的民营企业纷纷建设场馆,体育这一“阳光产业”开始在青岛扬帆。

    钻石贝壳奥运后不歇班

    为承办奥帆赛、 全运会,青岛兴建了钻石 体育馆、贝壳体育馆、奥帆中心帆船训练基地等一批具有国际级水准的体育设施。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奥运、全运后,这些场馆没有闲置,经常承接各种赛事或举办运动培训班,继续在推广体育运动上发挥着作用。

    8日,2010年羽毛球超级联赛决赛在青岛钻石体育馆上演。成立仅1年多的青岛啤酒羽毛球俱乐部夺冠。钻石体育馆曾在去年成功吸引国家羽毛球队将夏季训练基地设在这里,9周时间里,3万市民来观看训练赛。

    不久这里将迎来一个更有影响力的赛事,第12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明年5月将在此举办,50多个国家上千名运动员将体验钻石体育馆的一流设施。

    今年春天承接过2010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青岛站赛事的贝壳体育馆也不寂寞,游泳馆对外开放,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游泳锻炼。

    而奥帆中心也充分发挥其价值,从无到有,这里有了3家游艇俱乐部,有游艇200多艘。帆船训练营更是天天开班。

    民间资本进军“阳光产业”

    钻石、 贝壳这样的场馆利用起来,承接 各种赛事已初步显示出经济效应。青岛天泰体育场副场长何效杰介绍,一场体育赛事办下来,除了门票收入,带动的餐饮、娱乐、交通消费也巨大,像2010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青岛站赛事人员的食宿、交通消费就达到120万元,而随后的观光旅游、购物消费达到500万元。

    而体育的活力和经济潜力更多地在于市民中,青岛目前很多中小运动场馆“人满为患”。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青岛市区40多个羽毛球馆几乎天天爆满。

    何效杰告诉记者,小小羽毛球不起眼,但是这一运动带动的产业链条却很长。“场地使用要花钱,专业的运动装备也价值不菲,同时俱乐部要活动就得带动餐饮、交通等消费。”

    喜欢羽毛球运动的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去年看过林丹在青岛的训练赛后,就喜欢上这一运动,从最开始用100多元的拍子打球,到现在已换成了1000多元的专业拍子。

    体育产业将向社区渗入

    青岛体育经济效应开始显现,羽毛球、游泳运动热起来后,场馆紧缺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

    市羽毛球协会副秘书长刘凯告诉记者,目前青岛有固定场馆的俱乐部20多家,会员2500多人,而中小俱乐部则有四五十家。“这么多人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场馆的缺口达到了30%。”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青岛10块场地以上的场馆只有10家,很多都是旧厂房改造或者租借学校场地,这一运动已在市民中发展起来,就盼望能有足够的场馆来维护好市民的运动热情。

    市体育局产业处工作人员介绍,体育场馆的发展分三个等级,一是满足大型赛事需求,一是专业训练场馆,再就是能满足群众性健身需求的场馆。 “为筹办奥运、全运,咱们兴建了一批国际水平的体育场馆,前两个需求都能满足了,群众性健身需求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该工作人员表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将成为体育产业深入发展的关键,今后也将加大这方面的建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