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产业的发展,往往是衡量一个旅游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有关部门获悉,三亚在港私人游艇数量从06年的8艘增长到目前的61艘,4年时间数量增长7倍,加上游艇会所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国际知名游艇品牌的相继入驻和各类游艇活动的不断推动,三亚游艇产业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春天。

  游艇产业短期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游艇产业以其对经济的强势带动,被业内人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三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海洋资源,在发展游艇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的浪潮中,三亚游艇发展可谓大步向前。

  据三亚海事局介绍,目前三亚私人游艇数量已由06年的8艘增长至目前的61艘,短短四年之内增长了7倍。另外,目前三亚建成初具规模的游艇俱乐部2家,投入已使用的游艇码头3座,在建的游艇码头3座。

  其中,已建成的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为海南最大的游艇俱乐部,总投资约为4亿元人民币,现已完工72个泊位,第二期在建约120个泊位。按照规划,该会所码头全部完工后,拥有泊位可达300至500个。

  据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会所全长约1公里的“游艇街”,吸引了博星、宾士域等世界顶级知名游艇品牌,并纷纷在此派设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初步形成了一条集游艇租赁、销售、泊位及会籍销售等游艇产业服务链条。

  游艇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

  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市场总监胡笑铭表示,由于我国的游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游艇的发展定位、会所规划、检查管理等,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胡笑铭认为,游艇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定位不清晰。他指出,游艇是休闲娱乐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但目前国内将游艇基本等同于交通运输工具管理。据胡笑铭介绍,游艇主要分为帆船和机动艇两部分,目前,在国内动力艇能上牌,而同样作为游艇的重要分支帆船,却面临着不能上牌的尴尬。

  在谈及游艇的检查管理时,胡笑铭认为当前游艇发展还存在驾驶证认证体系区域性明显、无设计图纸不能上牌、通关费用比国际水平高等问题。他认为,这些都是阻碍当前游艇产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三亚海事局详细分析了当前游艇产业发展存在的几大瓶颈:一是外籍游艇在办理进出口岸查验过程中,所提交的证书资料无明确规定要求,无法对所预定航线或所靠泊码头的安全作出评价;二是部分形式新颖种类的游艇在国内无相关检验规范;三是外籍游艇在本地开展观光活动仍然受限于开放水域的范围;四是非我国公民在我国购买游艇后仍然无法办理船舶登记;五是辖区国内游艇和游艇装载外籍人员的禁航区域及相关制度未建立健全;六是国内游艇开航报备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最大限度地拓展游艇产业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2010年8月,交通部海事局针对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颁布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国内游艇监管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对进口游艇检验和相关设备的认可、游艇驾驶员证书认可、外籍游艇的航行及监督、境内制造游艇的出口查验等方面,分别从政策层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亚海事局副局长表示,特别是在相关游艇检查管理政策配套跟不上的情况下,海事部门结合口岸实际进行了大胆尝试。比如,针对部分无法办理登记的游艇,三亚海事部门采取备案登记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并允许该类游艇在指定区域从事试航活动;针对游艇驾驶员证书不通行,三亚海事部门采取在本地游艇驾驶员指导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外地游艇驾驶员开展试驾活动……

  据了解,特别是在今年的“海天盛筵”、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活动中,三亚海事部门在制定海上保障方案、划定停泊区和试航试驾水域、发布航行通告、游艇签证、口岸查验和安全检查等方面提前介入,确保了各类游艇活动的水上交通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助推了游艇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亚市口岸与海防办主任左正和介绍,游艇产业的破局之道,关键还在于政策层面,三亚必须要结合实际做好先行先试的改革和探索。他同时表示,在游艇产业的发展上,三亚要争取走在全省的前列,要让游艇经济真正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亮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