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源于欧洲的舶来品,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很难想象帆船、风向、水流、阳光所带来的无穷魅力。而在国内能够接触帆船的,无外乎这样两类人:一部分是从事帆船竞技的人,一部分则是购买帆船的人。

    尽管并无资金压力,但囿于经验欠缺和视野不够开阔,国内很多玩帆船的人,最初选择的还是低端产品。有了帆船,就会想到去比赛。比赛成绩不理想,很多人便会想到去买更高级的帆船。

    正是出于国内缺少中高端帆船品牌的考虑,浙江东阳一家民营企业三年前收购了瑞典瓦萨国际帆艇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不但买断了瓦萨帆船相关知识产权和商标的独家使用权,并将国际化生产管理团队从瑞典直接“移植”到了浙江。当前,首艘中国制造的瓦萨帆船已经正式下线。

    民营企业进军中高端帆船市场,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但源于企业自发的动力,并不能改变中国帆船产业链尚未形成的现状——在帆船生产与使用、人才培养与输出、俱乐部建设与经营之间,一直缺少必要的衔接。

    一个颇为有趣的例证是,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颇具规模的泊位上这两年已经停满了帆船,但海面上千帆相竞的场面却迟迟没有出现。

    而让停在泊位上的帆船“动”起来,似乎不是帆船拥有者想出海扬帆就能成行那样简单。在人员培训、服务设施、技术支持、行业规范、文化积淀等方面与欧美帆船界存在的天然差距,正对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形成艰巨挑战。这份挑战,一定程度上也在考量中国帆船运动在生产能力增强、社会需求升温的新平台上到底能走多远。

    帆船不是“奢侈品”,而是运动器材,从事帆船运动固然花销较多,而帆船产业的拉动力更为可观。这是历经多年发展的中国帆船运动,在社会认知体系中为自身做出的基本定位和价值判断。而想让帆船不被称之为“奢侈品”,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广开培训与普及之门,让人们眼中的高端项目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项目;至于想让帆船产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最好的解决方式莫过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所有参与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