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流降本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物流费用率等关键指标依然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够强等问题。”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交通与物流处处长李聪日前在“2018中国智慧物流创新伙伴大会”上表示。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不少企业加快布局智慧物流建设,2020年有望实现末端配送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无人配送车规模化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作为供应链创新应用的元年,供应链应用成为物流最核心的内容。围绕供应链体系,商务部今年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就农产品、药品、家用电器、服装家具,餐饮等短板领域,着力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智慧化程度。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空间巨大

我国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明显。从宏观层面看,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从18%下降至14.6%;从微观层面看,企业物流费用率也在逐步下降。不过李聪也指出,我国物流业依然存在行业规模与发展质量效益不匹配的问题,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物流费用率等关键指标依然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降本增效还有很大空间。

其中,在社会物流组织方面,公路货运行业窄,运输车辆使用率低,多式联运存在联不上、联不好的问题,海铁联运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共享开放力度不够,“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仍然非常突出。

在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还缺乏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上下游缺乏协同,制造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企业降成本往往就是压低物流服务价格,而忽视了物流冰山下的隐性成本。

在物流发展环境方面,土地、人工、运能、资金等要素成本近年来上涨较快,运输结构不合理,铁路水运的主要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市场不规范,市场交易成本比较高。

“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聪说。

中国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王喜富认为,智慧物流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三方物流兴起以后,我国物流成本降低了5%,通过流程优化组合以后,物流成本降低了5%-10%,通过创新技术应用,物流成本可能降低10%-20%,随着智慧物流的应用,降本效果会更好。”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看来,借助智慧物流,降成本的空间、力度和针对性都会越来越大。“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核心目标就是降成本,只有通过降成本,才能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物流的要求,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空间和利润空间才能大大提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