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际标准 构建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刘红明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江苏南京211170)

摘要:针对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江苏海院依据国际公约、国内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DNV认证标准,科学构建了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ISO9000体系、STCW公约、DNV认证标准、船员教育培训体系。

航海类专业主要包括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和船舶电气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航海专业教育具有国际通用性、岗位针对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等特性[1],航海类专业教学必须遵循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的统一质量标准。我国政府规定,航海类高等学校必须建立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并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审核管理,其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才能参加船员适任证书考试[1]。为此,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于1998年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并遵循国际标准建立了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为获得国内外航运企业更加广泛的认同,学校于2009年又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DET NORSKE VERITAS,以下简称DNV)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江苏海院具有国家海事局颁发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证书》和DNV颁发的《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证书》、《海事学院证书》、《海事培训中心证书》、《海事模拟器设备中心证书》等五种质量标准证书。

一、体系构建的依据

1、国际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IMO) 于1978年制定并通过了《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对规范海员培训、考试、发证起到了纲领性作用;1995年,IMO组织修正并颁布STCW78/95公约,赋予IMO组织监督缔约国的权力,使国际海员培训、考试、发证向标准化迈进;2010年,IMO颁布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各缔约国确保所有由其授权的组织和机构所执行的培训、评估、发证、签证和再有效工作,均需通过质量标准体系连续受到监控,从而保证达到既定的目标[2]。

2、国内法规

1979年,我国参照STCW公约确立了海员考试原则和发证标准;1980年,成为公约缔约国;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并实施全国海船船员统一考试;1995-2010年,围绕STCW 78/95公约出台了系列规范性文件,逐步将STCW公约向国内法转化;2010年后,围绕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又出台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船员教育培训和船员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实施细则、船员教育培训和船员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管理规定等系列航海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所有海事教育与培训机构按照新的文件尽快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3]。

3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ISO9000标准是全球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任何组织,也包括教育教学管理。ISO9000标准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4]和PDCA基本方法。航海教育培训管理引入ISO9000标准,使得培养的人才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需求接轨,与国际航海教育接轨[5]。

4DNV认证标准

DNV是世界著名的船级社和国际权威质量认证机构,以“保护生命、财产与环境”为宗旨,秉持技术领先优势,竭尽所能为客户管理风险,在世界上获得了超过100个国家的授信认可。1996年,DNV将ISO9000标准移植到航海教育培训领域,建立了《海事院校标准》、《船员培训中心标准》、《模拟器标准》等方面的认证体系,受到了IMO和航运界的广泛认可。

二、体系的构建

1、基本思路

一是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遵照STCW公约和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事局有关学历教育、船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国内外航运形势,以提高船员教育培训质量为最高追求,确立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生为本,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强化特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聚焦顾客需求。学校的顾客包括学生、用人单位、家长和主管机关等。以学生为关注点,为学生的素质提升提供全面的服务;以用人单位为关注点,满足用人单位对船员数量和质量需求;以家长为关注点,确保学生有发展,就业有保障;以主管机关为关注点,规范管理并不断完善体系,承担起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责任。

三是理清职责与权限。理清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以及职能部门、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是依靠体系文件实施控制。根据STCW公约、国内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把常态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写入体系文件,并用文件规范管理,实现船员教育培训的程序化和管理的科学化。

五是注重内外部审核和顾客评价。建立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建立国家海事局、挪威船级社等的外部审核机制,建立学生、用人单位、家长、主管机关的评价机制。

2、基本架构

由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中“产品”的定义可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可归为“服务”类别。教育类质量管理体系以社会、学生(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即体系的输入,通过体系运行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实现社会、学生(顾客)的满意为目的即体系的输出。体系按照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建立,以质量目标、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为主要素,各工作过程实现PDCA循环闭环运行。随着社会、学生(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的变化,体系进入下一个循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如图1所示。

图1: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3、识别质量要素

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体系框架,对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持续改进等要素进行识别,并按PDCA循环的原理进行控制,如表1。

表1:江苏海院基于ISO9000标准的PDCA循环理论

要素

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ion(调整)

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

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根据需求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部门与岗位工作职责。

制订年度工作目标并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

通过内外部审核,年度工作考核,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和职责履行情况。

根据“顾客”需求调整质量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教学资源管理

按照市场需求、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制订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师资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制订和实施年度师资建设计划、校园基本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定期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方案和工作程序并予以实施。

过程管理

识别教学全过程的各环节并制定质量标准。

各部门严格履行《部门工作规范》、教师遵循《教师规范》、学生遵循《学生规范》。

日常检查与内外部审核相结合,查找问题、制订预防纠正措施。

按照检查结果、内外部质量投诉,改进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

确立内外部质量监控方法、建立定期质量分析机制、制订改进方案。

监控:日常监控(期初、期中、期末、教学督导)与外部审核相结合。

分析:市场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分析和评价、学情分析、数据平台、年度质量报告。

改进:调整质量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年度考核。

二级学院:自评自纠。

外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海事局审核、DNV审核、顾客评价。

调整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开展质量建设年活动和实施教学改革方案。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4、体系文件

ISO9000标准要求建立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质量手册》,这是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既吸收STCW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关于船员教育教学方面的宏观指导思想,又体现学校的质量方针、办学目标、机构设置、各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与计划、机构内部主要岗位职责等。

第二层次是《程序文件》,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用于描述质量管理体系中所要涉及的活动程序,并规定实施这些活动的途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部门间工作的接口。

第三层次是《工作规范》,主要包括业务指导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内部规章制度、质量记录等。其中业务指导书是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指令所依据的文件,主要用于工作岗位或现场。岗位职责主要用于界定体系内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质量记录则是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和实现质量管理可追溯性的依据。

5、体系认证

国家海事局质量体系审核分初次审核、中间审核和换证审核,体系证书有效期为5年。DNV颁发的证书有效期为5年,每年进行一次监督审核。体系审核包括准备阶段、预审阶段、正式审核等三个程序。准备阶段是审核机构对学校提交的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进行初评,初评合格后拟定审定日期、筹组审核组、落实审核资源、编制审核计划。预审是审核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船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是否被覆盖,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预审通过后启动正式审核,包括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公布审核报告等流程,现场审核是按照实施计划的时间、场所和预先准备的检查表,用谈话、现场观察和查看过程记录的方式收集审核证据,用客观语言填写记录表等。

6、管理机构

质量体系要求学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其职责一般包括: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运行、管理和信息分析;内审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内审、质量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认证;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教学督导工作;各类教学问题的收集、整改的监督和结果的反馈;定期编制“教育教学质量报”;数据采集平台的填报和分析;编制、上报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组织实施各类办学评估工作,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

三、体系的特点

1、教育教学与国际标准能够有效对接

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解决了航海教育在管理机制上与STCW公约接轨问题,使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国际化。引入DNV质量认证体系,植入欧洲国家的船员教育培训标准,增强了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对国际航运市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2、教育目标和关注点更加聚焦

体系建立时,要求将学校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办学宗旨等以“文字”形式写入体系,并将质量活动细化成指标或工作流程,关注学生、用人单位、家长和主管机关(顾客)的需求、满意度和评价反馈,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3、教育教学过程始终闭环运行

质量体系实施PDCA循环的闭环运行,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管理、分析与改进等环节从计划、实施、检查到改进的每一个程序都实现了有效衔接,使得每一个运行环节既可更新和改进不足,又可对上一环节进行检查核验,对下一环节进行评估和预测,闭环运行,循环改进,持续提升。

4、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记录

在体系运行中,工作过程有标准的质量记录表、运行记录表,有具体的岗位职责和责任人,工作过程有行动有记录,无记录无行动,记录的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预防措施的制订更符合学生、用人单位、家长、主管机关(顾客)的需求,更能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四、体系运行的成效

1、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标准是指“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聚焦作为顾客的学生、学生家长、政府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以前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只简单地体现在培养出成绩优秀、思想品质良好的优秀学生。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后,学校更多地根据学生、家长、政府、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更多地以学生的利益为导向实现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更多地将学生、用人单位和家长的满意度和社会评价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和重点。

2、形成了全员质量意识

学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对多年来形成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废除了一些相互矛盾、政出多门、可操作性差的老旧制度,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理清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权限和关系,理顺了各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全员质量意识明显加强,推诿扯皮现象得到了根本解决。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认真学习研究体系文件,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能够在体系文件中找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加以落实,形成的改进措施能够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部门。

3、创新了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一般包括日常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等,缺乏对发现问题的纠正、跟踪和持续改进机制。引入ISO9000标准,建立并运行管理体系后,通过对所有教育教学过程和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识别,学校针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都建立了相应的文件化程序。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何制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试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如何实施;教学检查与评估如何开展等都明确了主要控制点、质量标准和过程输入输出的要求。体系运行中还科学设置了内审、外审、年度审核、附加审核和换证审核等多种审核形式,实现了对主要质量监控点的有效控制和意见反馈,对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做到了及时纠正,对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到了及时跟踪,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保障的闭环运行。

4、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不仅满足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家海事局的强制要求,而且提高了毕业生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据全国航海类工作协作组统计资料显示,江苏海院航海类专业招生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麦可思报告显示,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毕业半年后月薪多年来一直处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代表队在2011年首届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冠军,在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又荣获第三的好成绩,学校指导的南京油运公司、中远集团代表队分别获得两届企业组的冠军。同时,学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服从服务意识强、实践操作技艺强、英语应用能力强”受到了包括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新加坡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的广泛欢迎。

5、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经过质量体系的建设,根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学生、用人单位、家长的需求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学校积极承接国家海事局委托的航海类师资、考评员培训,航运企业委托的船员教育与培训,主动为江宁区、南京市再就业人员、在岗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培训,主动加强与中西部地区航海院校对口支援。近3年,学校开设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5个,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40196人次,为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万多人次,培训创收5241万元。对口支援5所院校,培养培训教师40人,联合培养学生1032人,航海类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达到4713人次。

五、思考与展望

综上所述,航海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随着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全面实施以及国际航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现在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个性化发展、依法治校、体系文件过于庞大等问题。基于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迫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提升决策层“依法治校”的意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质量目标由最高管理者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制定。这就要求学校最高管理者、决策层要有较强的“依法治校”意识,要确保体系文件的权威性,要依体系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恰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学校要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运行符合依法治校理念、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以及国内法律法规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要处正确认识学校“产品”的特殊性。根据ISO9000标准中“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这一定义,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的提高”。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产品的载体,也是体系关注的“顾客”,同时又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多重特性。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定义为学校的“顾客”,把学生看成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是“上帝”,而要坚持和强调尊师重教,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处理好培养标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满足船员国际通用证书获取对知识、技能的统一要求,也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和能力。

第三,要加快体系的信息化建设。ISO9000质量标准是文件化的体系,体系越完善,需要编制的程序、规范和体系文件越庞大,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体系的PDCA闭环运行,以及对运行记录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的要求,都需要有严格高效的过程控制。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加快体系运行的信息化建设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3号

[2]IMO组织,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S],2010年6月25日于马尼拉

[3]王兴琦, 我国履行STCW公约工作不足与履约机制建设[J], 世界海运2013年09期23-26页

[4]董成红,质量管理八大原则[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

[5]韩敏,航海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 航海教育研究2007年03期6-8页

作者简介:刘红明男(1968.9 )江苏靖江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

注: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3JSJG077)的阶段性成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