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印度,在不到24小时内两度会见印度总理辛格。之后,中印两国签署了有关贸易、文化和水资源的8项协议,并且发布联合声明称“我们一致认为,两国应该把彼此的发展看成各自的重大机遇,中印和睦相处会形成亚洲合作的新亮点,中印共同发展会打造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6月29日,在由《中国经济周刊》承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平行分论坛上,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ICEC)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接受了本刊专访,畅谈龙象如何共舞。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晤印度总理辛格时表示,要增进对印度战略互信、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从大局角度处理两国分歧。您认为,新形势下中印两国加强合作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穆罕默德·萨奇布: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紧密的合作,这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中国目前在全世界的发展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国。我们两国的国情不一样,但我们也有相同的地方。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我们应该互相学习,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国关系正在重构,新兴国家已经有自己的利润了,如果新兴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的话,将开启一个新景象,可以让全球化的好处打破过去由西方国家占据的垄断,进行平均分配。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中印两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

穆罕默德·萨奇布:中国是制造业的巨头,印度则有“世界office(办公室)”的称号,而且两国都是有技术的国家。今天新兴国家有自己的技术,会让自己的发展如虎添翼。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技术出口到德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国和印度之间互补性强,例如印度在服务业方面、IT方面做得非常好。印度是软件大国,中国是硬件大国,如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的话,绝对可以双赢。

《中国经济周刊》: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印度设立办事处,希望加大在印度的投资,您对此有何建议?

穆罕默德·萨奇布: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印度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就算是印度人自己,要做好生意也不容易,印度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都不同,从语言、饮食、服装到不同的信仰……所以从德里到孟买或者班加罗尔,真的是各有各的民主、工会之类的问题。

中国企业想进入印度,就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我知道对中国来说,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比较缺乏的是在国外成功运作的经验,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面生产,然后卖到外面去,现在中国人经常花10万块钱自己做市场研究,其实找当地人只要花1万多块钱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中国企业进入印度要走本地化路线,这点非常重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