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各地的江河湖泊都有船民自治性的船帮组织,主要以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为主,这些穿帮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他们拥有自己的帮规俗约、祭祀习俗等,从而成为我国水上运输的主要力量,信奉罗教,但由于道光年间,漕运改为海运,以此为生的漕运水手大量失业,此后,他们仍尊奉罗教,但在发展过程中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逐步沦为一种流氓无产阶级的秘密团体。

一、形成背景

我国船帮组织的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楚国王子,启在鄂地,就启用舟节和车节,从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舟节来看,铭文上有“屯三周为一舿,五十舿,岁一返”。就是说三舟为一舿,五十舿则为一百五十舟,是限制其一次所能行驶的舟数,有了这种舟节,就相当于拥有了经商通行证。这可能是我国最早船帮的由来。但民间意义的船帮组织盛行时期则是在我国的明清时期,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步衰落。船帮组织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那些从事与船舶相关的造船、修船、编纤、捕鱼、开船等行业的船工组织;侠义上说是指船民自行组织或被迫组织起来的一种水上木船运输组织,主要从事包括长短途货物运输、客运及相关业务。

船帮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历史必然。其主要原因有:船民以船为家,居无定所,不组成帮,很容易被人欺负。因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依靠团体组织可以更好地对付别人的欺负或水上劫匪的抢劫,确保人才安全;对于大宗业务个体船民难以承担或难以承揽,故而需要依赖船帮组织才能应付活承揽大宗业务;中央或地方政权,为了扩大税源或加强对船民的管理,也往往迫使船民加入船帮组织;在水上运输中,经过暗礁、险滩等危险地段及遭遇特殊的苦难时,单凭一船之力,很难度过,需要依靠组织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客服困难。

船帮组织的属性很难确切进行划分,具有过渡性,因所处时代和所在的地区不同而各异。一般来说,属于船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水上帮会组织,具有很强的民间性。他主要是协调船帮内外关系,处理船帮公共事务,维护船运正常秩序和船员正当利益。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对于船帮内部的船只来说是平等的,在帮规的框架内,可以承接一切业务,但对于穿帮外部的船只,则一律视作“野船”,不准其承接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业务。当然,对船帮内部的一般船民来说,他们仍然是属于被压迫的对象,要向船行、船帮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据史料记载,在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的船帮、船行除向船民收缴月捐、帮费、担保费、会员费和办公费外,介绍货运时要按运费收取10%-15%的佣金。民国37年(1948年),货运经过鄱阳,船民要先向帮头缴纳法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的登记费;办理过境登记手续,要按运费的3%交帖差费;瓷商公会也按每担货收费,非会员加倍;鄱阳水警队亦按货收费。更为头痛的是,还经常有军警封船派差。在某些特定时间,船帮组织甚至具有官方性。过去,在战乱时,很多船帮则被强拉为官差,编为水师。如雍正四年,清政府为了运送军粮、税粮,委托反清秘密组织洪帮的叛徒翁乾潘在运河、淮河组织清帮一百零八帮(又称一百二十八个半帮),委托翁的亲信为码头官、各帮帮主。当时淮河属于淮四帮。船帮组织有时还可以被秘密结社组织利用,成为危害社会的反动会道门。还有的船帮组织由于时代的变迁,船民纷纷失业,他们就会慢慢流变为危害一方的土匪黑社会势力,成为战乱时各派拉拢的对象。如太湖流域的枪船帮,原来只是主要从事打太湖上的野鸭子的副业。而到咸丰时,改漕运为海运,大批船民失业,社会更加动荡,再加上鸦片战争以后,洋货涌进,传统的手工业日渐凋敝,失业人口大增,到处是流民。于是,随着西方枪炮技术的引入,这些流民纷纷组织起来,建造枪船,更新枪炮,逐步形成了一股打船劫舍的枪船匪帮,危害地方。太平天国时期,为了更好地利用枪船帮的战斗力,枪船帮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军拉拢的对象。在太平军定都南京局势尚未稳定时,江浙地方政府对枪船帮改镇压为利用,“始赦赌魁,以枪船保护地方。”而太平军将领忠王李秀成也“对他们采取的封官拜爵的政策,对其所干害民的勾当佯作不闻不问。”故而,枪船帮一度左右逢源,发展到极盛。而在太平天国后期,枪船帮失去自身价值时,则遭到太平军与清政府的双方镇压,不久后,不得不从地上活动改为地下活动。

过去,我国各地水域地区船帮林立,因地段及运输的货物等不同,名称不一,林林总总。宜宾的码头有“六渡八帮”之说,六度是指北关渡、东门渡、合江门渡、上渡口、中渡口、下渡口。八帮是指干货帮、成都帮、五板帮、叙渝帮、叙泸帮、竹木帮、盐帮、嘉阳帮;淮河曾有一百零八帮;福建顺昌有江西帮、浙江帮、闽清帮、福州帮、汀舟帮等船帮,而江西、闽清、福州势力庞大,号称“三大船帮”;汉口有河南、襄阳、谷城、淅川、老河口、黄帮(黄冈、黄陂)、中帮(钟详、天门一带)、孝感、兴安、汉中、郧阳等船帮;四川巴县有嘉定帮、叙府帮、金堂帮、泸富帮、合江帮、江津帮、綦江帮、长宁帮、犍富帮、长涪帮、夔丰帮、归州峡外帮、归州峡内帮、宜昌帮、宝庆帮、湘乡帮等。

二、帮规俗约

为了加强管理,船帮组织往往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帮规俗约

当然,一般的船帮组织的帮规俗约不是很严格,只是一种大致的规范,主要起约束帮内船民、规范管理及应付重大事故作用。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通过碧溪河衔接长江,水运可到芜湖、南京等地,水上交通极为便利。各地来毕桥镇谋生的船民,按籍贯地组成了各个船帮,并制定了各自的帮规俗约。航向毕桥的各船帮帮规具体内容不一,一般通行的帮规主要为:船民停靠码头以插草为标,规定码头归属;规定黎明开航,入夜停航;行船和让道规则:行船一律右行。让道顺序是小船在先,大船在后。重船在先,轻船在后。上水船在先,下水船在后;客船在先,主船在后;新船下水或新年第一次开航,船民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此外还有一些行船禁忌,诸如不准女人跨、坐船头及外人不准坐跳板头等。对于违反帮规的惩罚是:违者,轻则教育;重者,披红、放炮,向船主赔礼道歉。显然,毕桥还是小地方,船帮的规定还很宽松,至于那些大的船帮,向漕帮、川渝袍哥会等则规矩颇多,惩罚极严格。

湖南宝庆、新化两地有毛板船帮,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订立《毛板帮条归》两份,一为毛板商所议,条理清晰,权责明确。如前一条规,主要条款有:船拢益阳、舵工、水手不许索盐米等项,如违公司议罚议革;外河舵工、水手等,务以船本为重,毋得擅行夜放,偷漏走关,违者廪究;船经岳阳,完纳厘金,钱必预备,以免水急船奔,以延误走关虞殆船主,违者公同廪究;船拢益阳,开始水手身份,即在益阳交给,钱以通用力变,毋得斟换争闹,如违大则廪究,小则议罚;炭(即煤)戽向经校准公,以火印为凭。近以私行制戽,假盖火印,哄骗客商,如再擅用者,公同廪究;船工人等,毋得呼朋引类,在船开场聚醋,致干法究,包月水手务须管束;船工人等,倘有船失事,有命被溺毙者,或有抱病身士者,赏给收殓费,依照旧章。此系关乎天定,毋得借端生枝,违者公司廪究;舵司领放客船(客船系指毛板客商所有的船,非运载旅客的船),资本为重,务须送到边鱼山靠稳交接,方可起坡;俏有妄行之徒,不惜客船,在桃花港起坡,将船嘱交水手送益,只图赶快,后有蹈前辙者,查出除出舵司钱给外,另行重罚;毛板船原为送炭,毋得夹带杂货,近存贪利之徒美多夹带,嗣后如有此弊,务须谨依,如违公司廪究,绝不徇情。

川江自古以有舟楫之利,船舶航行便利,船帮组织众多。如2000年5月,合川市文管所在云门镇发现了一块镌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的石碑,上面刻有“船帮章程”。该章程真对当时因船夫贪利超员揽载,致使舟覆人亡以及多载多索渡钱等现象,作了若干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每船载人数量,如何收费,收费标准以及怎样实施监督等方面,并指出对该章程“如违,查究不贷”。据考证,该章程是云门船帮(分帮)在一次“水约会”上,与场镇上的绅士们共同讨论拟就的。在形成公文后上报到州帮(总帮),再由后者呈请地方政府批准、备案,最后才刻石立碑于江边。于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船帮对航运的管理与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有的地方民间船帮组织已纳入国家管理范围,而不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总的来说,船帮具有民间性,且各地的帮规俗约内容驳杂,难以概括。有的船帮,平时有一些俗约,如每次出船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出船的头一天晚上,船主要把船工召集起来举行招待会,化解船工间的彼此恩怨,加强团结。还有的船帮之间的青年男女不能结婚,即使在一个船帮里,互相熟识,也不能谈情说爱。

三、祭祀习俗

在旧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行业神,从业者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祭祀本行业的行业神,以求其保佑自己和本行业的利益。因地域的不同,往往同一行业供奉的行业神有不尽相同。

陕西的船帮奉李冰为祖师,称他为“镇江王爷”,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王爷会。湖北很多地方建有大王庙,祭祀“金龙四大王”;江西一带建有许多杨泗庙,船帮祭祀水神杨泗大将军等。

船帮在船队出发时都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叫开头。开头时要祭祀行业神,要备好三牲,敬拜水神,烧香磕头。一般来说都要宰杀一只大公鸡,而且要在船头宰杀,并将鸡血撒向江面,表示吉利。船民每次出航前和返航后,都要到庙中祭神,求其保佑。

在扬州地区,船帮信奉杨泗大将军或金龙四大王。关于杨泗大将军各种传说不一,有的说杨泗大将军是明朝一个因治水有功而受封的大将军。有的说他是湘江岸边某村的书生,曾与孽龙博逗,在观音相助下制服了孽龙。还有的说他是南宋农民起义的领袖等。

金龙四大王,或称金龙大王,传说为宋末书生谢绪,隐居于金龙山。宋亡以后,谢绪跳钱塘江自尽。又说明太祖与元兵交战时受其援助而大胜,因而被朱元璋称为金龙四大王。明清以后江淮至北方的船民,尤其是大运河和黄河上的船民供奉金龙四大王,有“北方道河尊神”之称。

各地船舶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恭迎行业神的出巡赛会,俗称“出会”。在扬州地区,邵伯船帮会情景规模和影响比较大,也最具特色。出会前,邵伯船帮要请专人在船户家“写钱”,进行出会的募捐。出会第一天,众船齐集大王庙前,在锣鼓、鞭炮声中,将丰盛的祭品摆上供桌,焚香叩拜后,由一“傩者”(俗称“香火”)用嘴咬去机头,用鸡血逐船祭神……庙会从农历十五至十七进行三天,还要进行演戏、“跳加官”等活动,最后还要进行隆重的“请神”活动,在全镇游一圈,再返回大王庙。

(本文根据《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船》综合编辑整理而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