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词的创作,词的出现时古代中国的又一辉煌成就。词相对于诗来说,更加灵活、自由,而受格律的限制更少,更能表达此人的心境和感悟。在古代词库中,舟船的意向更是俯仰皆是,内涵丰富。

临江仙·也贵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最后返归临皋往所的情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仿佛让读者又一次听到了孔夫子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把自己的心灵置于沉重打击之后,在痛苦彷徨挣扎中,由入世转向出世,把自己的心灵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亦可从中看出词人旷达不羁的性格。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生香花已近,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诗人饱受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的悲痛,生活颠沛流离,无依无靠,内心深处极度的苦闷河忧愁。这首词借暮春之景,文字简练含蓄,意境优美,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境之流荡无依的女子形象。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班阙侧重外形,下半阙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词的下半阙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局借实喻虚,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重舟轻,无法承载,自然妥帖,不着痕迹。

整首词,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含蓄而直率,浑然天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